臥薪嚐膽

春秋時,逐漸強大起來的越國與北邊的吳國結有冤仇,經常相互交戰。勾踐當上越國國王的第一年,吳王闔閭帶兵進攻越國,被越國大將射成重傷而死。闔閭的兒子夫差繼承王位當上吳王。三年後,夫差為報父仇,親自率兵戰敗越國,把勾踐和五千殘兵團團圍在會稽山,迫使勾踐投降。勾踐被押解到吳國,讓他住在闔閭墓旁,一邊看墓一邊養馬。勾踐忍受了許多折磨和淩辱,表麵上裝著十分忠誠,暗地裏讓大臣送美女和珍寶玉器賄賂吳國大臣,在吳王麵前說好話,自己也是小心翼翼忠心服侍吳王夫差,每當吳王坐車出門,勾踐總是拿著馬鞭子走在前麵。有一次吳王生了病,勾踐為了表示誠心,竟然去嚐他的大便的味道,以預測病好的日期,就這樣慢慢博得了吳王的好感。過了三年,吳王終於把勾踐放了回去。勾踐回國以後,一心發奮圖強,立誌報仇雪恥。他為了團結百姓發展生產,親自下田耕作。為了激勵自己不忘國恥,夜裏睡覺不用被褥,而是躺在柴草裏,還在房梁上吊著一個苦膽,每次吃飯都要嚐一嚐,以時刻提醒自己不忘過去的屈辱。這樣苦心經營十年,終於使越國強大起來,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也在悔恨和羞愧中自殺了。

根據這個故事,人們用“臥薪嚐膽”作為成語,形容為了一個目的,在艱苦危難的環境下刻苦自勵,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