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
戰國後期,魏國國力漸衰,可是國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趙國。謀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鄰邦,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風塵仆仆趕來求見安厘王,勸阻伐趙。
季梁對安厘王說:“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見一個人坐車朝北而行,但他告訴我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方,我問他為什麼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說:‘不要緊,我的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馬好也不頂用,朝北不是到楚國該走的方向。”
季梁繼續說著:“那個人還是說:‘不要緊,我的馬夫最會趕車。’這人真是糊塗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對,即使馬跑得特別快,馬夫特別會趕車,這些條件越好,也隻能使他離開目的地越遠。”
說到這兒,季梁把話頭引上本題:“而今,大王要成就霸業,一舉一動都要取信於天下,方能樹立權威,眾望所歸;如果仗著自己國家大、兵力強,動不動進攻人家,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個南轅北轍的人,隻能離成就霸業的目標越來越遠。
魏安厘王聽了這一席話,深感季梁給他點明了重要的道理,便決心停止伐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