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宇宙飛船

與人們在宇宙太空中的探險緊緊聯係在一起的,是宇宙飛船。前蘇聯,曾經是一個在國際上,宇航事業很發達的國家。在宇宙飛船的製造上,前蘇聯人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例如,他們製造的東方1號宇宙飛船,由乘員艙、設備艙,以及末級火箭組成,重6.17噸,長7.35米。

乘員艙呈圓球形,直徑是2.3米,重2.4噸,在它的外側,覆蓋有耐高溫的材料,能夠承受飛船進入大氣層時,因為摩擦而產生的攝氏5000度的高溫。不過,乘員艙裏麵隻能載一個人。這裏有三個艙口,一個是宇航員出入的艙口,另一個是與設備艙連接的艙口,還有一個是在飛船返回地球時,宇航員乘降落傘的艙口,宇航員可以通過舷窗,觀察或者拍攝到艙外的情景。

在宇航員的座椅上,裝有彈射裝置。在發生意外事故時,可以緊急彈出脫險。同時,在飛船下降到距離地麵7000米的地方,宇航員連同座椅,將被一起彈出艙外,並張開降落傘下降,直到在4000米的高度時,宇航員才會與座椅分離,隻身乘降落傘返回地麵。

宇宙飛船的設備艙是頂錐圓筒形,長225米,重227噸。它會在飛船返回大氣層之前,與乘務艙分離,棄留在太空中,成為沒有用的東西。

東方1號宇宙飛船,打開了人類通往太空的道路。

在東方1號宇宙飛船之後,蘇聯人又先後設計了多種宇宙飛船。不過,這些宇宙飛船,與東方1號,在設計上都大同小異。隻是,它們一次比一次更加先進,在技術和配置上更加完善。

直到後來,蘇聯又設計了聯盟號宇宙飛船。這種飛船,由軌道艙、指令艙和設備艙三部分組成,它的總重量為65噸,全長約7米。宇航員在軌道艙中工作和生活。

設備艙是圓柱形的,長23米,直徑23米,重約26噸,裝有遙測、通信、能源、溫控等先進設備;指令艙呈鍾形,底部直徑3米熏長約23米,重約28噸。飛船在返回大氣層之前,會把軌道艙和設備艙拋掉,由指令艙裝載著宇航員返回地麵。

從聯盟10號宇宙飛船開始,前蘇聯的宇宙飛船轉到與空間站對接的載人飛行,把載人航天活動,推向了一個更高的階段。福塞特環球飛行

在古今中外的曆史上,很多有名的世界富翁,都具有冒險精神,熱愛各種各樣的探險活動。他們既體驗著探險帶來的刺激和冒險,也體驗著探險帶來的成就和快樂……

年近60歲的的美國富翁蒂夫·福塞特,他駕駛著自己名為“獨立精神號”的熱氣球,一次又一次地嚐試環球飛行,雖然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但是他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從失敗中重新開始。在2002年7月,他第七次嚐試環球飛行,終於成功。他駕駛熱氣球,在空中飛行了15天,掠過了澳大利亞、南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行程長達兩萬多公裏,創造了世界熱氣球飛行的最長時間紀錄,他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獨自完成熱氣球不間斷環球飛行的第一人。這位身家億萬的投資公司總裁,還迷上了高空滑翔。他打算駕駛滑翔機,飛到地球的同溫層,也就是大氣的最高層。你們知道嗎,在大氣的最高層再往上,可就是外太空了。而福塞特的目標,卻是駕駛著他改裝過的滑翔機飛到19000米的高處,這幾乎是一般噴氣式客機飛行高度的兩倍。

在福塞特的曆次探險飛行中,他遭遇過不少的困難。在1998年,他的熱氣球被暴風雨撕裂,他從9000米的高空掉進了澳大利亞東北部海岸的珊瑚海,幸而他死裏逃生,活了下來。在2002年,當他完成環球飛行後,在降落時,卻遭遇了強氣流,他爬出熱氣球時,已經滿嘴是血。

盡管一次次地遇到困難,一次次地遇到生命的危險,福塞特仍然沒有打算放棄他在空中的探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