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佩特拉
阿拉伯的遊牧民族納巴泰人,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的時候,從阿拉伯半島向北遷移,進入了今天的約旦和南敘利亞的境內。
這支遊牧民族,在新的環境裏定居下來之後,隨著文明不斷進步,他們建造很多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首都佩特拉。
在曆史上,佩特拉城的文明是羅馬文明的一部分。
古城佩特拉的地理位置很神秘,它隱沒在死海和今天的約旦國境內阿克巴灣之間的山峽之中,易守難攻。當時,佩特拉城唯一的入口處是一條狹窄的山峽,每當敵人進攻的時候,都無法調集大軍攻城,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其次,佩特拉城擁有豐富的資源。該城市被高地平原環抱,四周森林繁茂,木材豐富,牧草肥沃,有利於放牧。佩特拉城內,還有一股終年不斷的噴泉,所以,它的水源充足。
正是這一係列的優勢,令阿拉伯的這支遊牧民族,毫不猶豫地把王國都城建設在這裏。也正是這一係列的優勢,為創造佩特拉城後來的光輝繁榮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羅馬帝國時期,羅馬工程師們修建商道,改進灌溉設施,推動了佩特拉城的經濟繁榮。其中,貿易成為支撐佩特拉城的經濟支柱。
但是,佩特拉城的貿易卻在不知不覺地發生變化。慢慢地,它有越來越多的貨物,必須要依靠海上運輸。而當時,地中海沿岸的一座城市亞曆山大,同樣依賴於海上貿易。於是,亞曆山大城與佩特拉城成為了貿易競爭的敵人,亞曆山大城搶走了佩特拉城的一部分生意。
在海上貿易不甚景氣的時候,佩特拉城的陸地運輸卻一度紅火。羅馬人在佩特拉城的北部修建了一條大路,通往敘利亞,連接著大馬士革與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搶走了不少的陸地貿易運輸生意。
在公元2世紀和3世紀,即羅馬帝國的全盛時期,佩特拉城的輝煌幾乎達到了巔峰。處在巔峰狀態的佩特拉城,持續輝煌了一段時期以後,大約在公元3世紀,佩特拉城的經濟實力和財富就開始大大退步。
公元4世紀,佩特拉城淪落為拜占庭,即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在東羅馬帝國時期,佩特拉城成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即東正教的大主教居住地。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地區東山再起,迅速波及到西亞和北非地區。日益強大的伊斯蘭帝國,控製了從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廣大地區,這時,阿拉伯人修建的佩特拉城,便成為伊斯蘭帝國的一個小省。
佩特拉城就是這樣,慢慢走向了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