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芳後世
“流芳後世”這一典故的意思是,好的名聲永遠傳留於後世,也作“流芳百世”。
此典出自《晉書·桓溫傳》:“既不能流芳後世,不足複遺臭萬載邪!”
桓溫(公元312~373年),字元子,晉代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西)人,是宣城太守桓彝的兒子,晉明帝(司馬紹)的女婿。他曾任荊州刺史,掌握長江上遊的兵權,立下卓越的戰功,官至大司馬,專擅朝政。
桓溫天生儉樸,每次飲宴隻安排七個盤子裝茶果而已。然而,他卻以雄才和勇武為資本,在朝廷裏專橫霸道,獨攬大權,窺視皇帝的寶座,企圖篡奪帝位。他有時候躺在床上對他的心腹說:“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和司馬師在曹魏的朝廷中都獨攬大權。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後,尊司馬昭為文帝,尊司馬師為景帝。我是這樣無所作為,恐怕要被文帝、景帝笑話了。”眾人都不敢答話。接著,桓溫撫著枕頭起身說:“既然不能流芳後世,還不如遺臭萬年麼!”他曾經路過王敦的墳墓,因為王敦曾在晉元帝和晉明帝時期專擅朝政,後又起兵反叛朝廷,因而桓溫非常佩服王敦,望著王敦的墳墓說:“真是一個能幹的人,真是一個能幹的人!”他的心跡就是如此狂妄。當時,遠方有一個受過具足戒的女僧,以道術聞名。女僧在一間屋子裏洗浴,桓溫偷窺她,隻見女僧赤裸著身子,先用刀把自己的肚子豁開,然後砍掉兩隻腳。女僧洗浴完以後,走出屋門,桓溫向她請教吉凶之事,女僧說:“如果您做了天子,也會像我這樣,豁開肚子,砍掉雙腳。”夢屍夢穢
“夢屍夢穢”的本來意思是,當官之前夢見屍體,發財之前夢見汙穢之物。後來人們用它表示鄙薄功名利祿。
此典出自《晉書·殷浩傳》:“浩識度清遠,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與叔父融俱好《老》、《易》。融與浩口談則辭屈,著篇則融勝,浩由是為風流談論者所宗。或問浩曰:‘將蒞官而夢棺,將得財而夢糞,何也?’浩曰:‘官本臭腐,故將得官而夢屍。錢本糞土,故將得錢而夢穢。’時人以為名言。”
殷浩(公元?~356年),晉代陳郡長平人,字深源。東晉簡文帝(司馬昱)時,任建武將軍,揚州刺史。當時,桓溫桓溫掌握大權,連簡文帝都畏懼他。於是,簡文帝把殷浩當作心腹,與桓溫相抗衡。所以,桓溫對殷浩懷恨在心。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殷浩擔任中軍將軍,都督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等五州諸軍事,並於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率師北伐,結果戰敗,軍儲器械全都喪失了。桓溫乘機彈劾殷浩,把殷浩廢為庶人。
殷浩見識廣博,氣度恢弘。青年時期就享有美好的聲譽,尤其善於佛教、道教的精微玄妙的義理。與其叔父殷融都喜好《老子》、《周易》。殷融與殷浩辯論時,殷融說不過殷浩,而寫起文章來,殷融則勝過一籌。因此,殷浩成了那些喜歡高談闊論的人所尊崇的對象。有人曾經問殷浩說:“將去做官之前,夢到了棺材;在得到錢財之前,夢到了糞便,這是什麼原因呢?”殷浩回答道:“官位本來腐臭,所以將要當官時就夢到了屍體。錢財本來就是糞土,所以將要得到錢財時就會夢到汙穢的東西。”當時人認為,殷浩說的這番話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