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簡單的智慧書16(1 / 3)

第三輯 進退之道:成功與失敗的分水 劉邦得天下之因

楚漢相爭中,劉邦逼得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自刎,奪取了天下。建立漢朝以後,在洛陽南宮設酒宴,高祖說道:“今日設宴,各位列侯將領不用隱瞞我什麼,都說說自己的真實看法吧。我奪得天下的原因是什麼?項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麼?”

高起、王陵沉思了一下,回答說:“陛下使人攻占城池奪取土地,打下的城池土地就會封給有功的人,和天下人共同享受利益;而項羽嫉妒有才能的人,有功勞的就殺害他們,有才幹的就懷疑他們,打了勝仗卻不給人記功,奪得土地卻不給人好處,這就是他失天下的原因。”

高祖說:“你們兩位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運用計謀策略,決定戰爭的勝利,我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應糧餉,不斷糧路,我不如蕭何;組織指揮百萬大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我不如韓信。這三位,都是人中的豪傑,我雖不才,但是我善於使用他們,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就是我得到天下的原因。項羽隻有一個範增,卻不能給予他足夠的信任和重用,這就是他失敗的原因。”

“納才任賢”是古代君王成就大事的最基本方法。一個人要成就一番事業,靠一己之力是很難取得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就是應該重用人才,知人善任。

管仲買鹿弱敵

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謀略過人,把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征服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但唯一令齊桓公沒辦法的就是楚國,齊桓公屢派大兵攻打,但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當時,齊國有好幾位大將紛紛向齊桓公請戰,要求掛帥攻打楚國,但卻遭到了宰相管仲的激烈反對。

管仲認為眼下齊軍疲憊,不宜久興兵事,他日夜命人搶鑄銅錢。

一天,管仲派百多名商人到楚國宣揚一頭鹿兩枚銅幣。當時,鹿是較為普通的動物,楚國盛產梅花鹿,人們把鹿當做肉食動物,兩枚銅錢買鹿已經是天價了。眾人爭先把手中的鹿賣給商人。

有人問商人:“為什麼要用這麼多錢來買鹿?”

商人回答說“齊桓公好鹿,不惜重金購買。”

楚成王聽到後認為齊桓公是在玩物喪誌,便鼓勵人民去山上捉鹿。這時那些商人紛紛競價,最高時把鹿的價格升到了四十枚銅幣一頭。

楚人見一頭鹿的價格竟與萬斤糧食等同,在利益的驅使下,農民不再種地,改行做了獵人;戰士不再練兵,背起弓箭偷偷上了山。

一年之後,楚國國內銅幣堆積如山,但卻田地荒蕪,糧源斷絕。管仲又向各諸侯國發號施令禁止與楚國交易,違者處斬。楚國人拿著大把的銅幣卻買不到糧食。

日漸消瘦的戰馬和吃不飽飯的士兵令楚成王徹夜難眠。他知道可能中了齊國人的奸計了。

不久,齊桓公便集合八路諸侯人馬,浩浩蕩蕩開往楚國邊境。楚成王內外交困,忙派大臣向齊國求和,同意從此聽命於齊國,永不反悔。

管仲較早地認識到:利用經濟戰能夠搞垮一個國家。“買鹿之謀”是一個滴水穿石的過程,讓對方實力在不知不覺中就受到削弱。

田忌察性知人

戰國時期,田忌本在齊國為相,但由於在齊國不得誌,便來投奔楚國。楚王知道田忌很有才能,就對他很尊重,經常向他詢問一些國事政事。

一次,楚王問田忌:“齊楚兩國實力相當,如果齊國來攻打我們,我們該怎樣應付呢?”

田忌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如果齊國派他們的申孺為將,我們就出動五萬人馬,派上將軍率領,這樣就能戰勝齊軍;如果齊國派他們的田居為將,那我們就需出動二十萬人馬,由上將軍率領,這樣才能和齊軍打成平手;如果齊國派他們的眄子為將,那我們就應該出動全國的兵馬,由大王您親自率領,我田忌跟隨相國上將軍擔任左右司馬,這樣才能讓您幸免於難。”

不久,齊國和楚國真的爆發了戰爭。

齊國以申孺為將,派大軍攻伐楚國,楚王照田忌所說,派出五萬人馬,由上將軍率領,果然齊軍打不過楚軍,楚軍還斬了申孺的首級,齊軍大敗。

齊王聽說後大怒,於是重新派遣眄子為大將,率軍重新進攻楚國。這次,楚國出動了全國的軍馬,由楚王親自率領,田忌跟隨上將軍擔任左右司馬,並增加九輛楚王的屬車。這一仗打得很激烈,但楚國由於作了充分的準備,因此並沒有遭受什麼大的損失,楚王也平安無事。

事後,楚國上下都稱讚田忌的計策非常高明。楚將齊怯問田忌:“您怎麼還沒交戰就已經知道了戰爭的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