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簡單的智慧書24(3 / 3)

擔心長女的教育經費是無意義的,因為就在大學開學前6天,有人奇跡般地提供他一份從事稽查的工作,可以用課後的時間兼差,這份工作幫助他籌足了學費。

99%的憂慮其實不會發生,直到看到自己這張煩惱單,史密斯先生才明白這個道理。

為了根本不會發生的事而飽受煎熬,這就是杞人憂天!今天正是你昨天憂慮的明天。在憂慮時不妨問問你自己:我怎麼知道我所憂慮的事真的會發生?

無憂無慮的航行

馬特先生在那段焦慮的時間裏,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航行。

1953年的一天晚上,馬特先生胃出血了,被送進芝加哥醫學院的附屬醫院。不到幾天,他的體重從175磅銳減到90磅,隻能每小時吃一湯匙半流質的東西。每天早上和晚上,護士把橡皮管插進他的胃裏,把裏麵的東西洗出來。醫生坦率地告訴他已經無藥可救了。

馬特先生想了許多,他開始焦慮、發怒,病情因此加重許多。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就這樣過了幾個月,馬特發現自己幾乎隻剩下一張軀殼,這不是他原來的樣子。他決定作一些改變。

他對自己說:馬特,如果你除了等死以外,再也沒有別的指望了,還不如好好利用一下剩餘的時間呢。你不是一直想環遊世界嗎?現在可以去做了。

當馬特把這個想法告訴醫生時,醫生以為他瘋了,並警告他說:“如果你環遊世界,就隻有葬身大海了。”

馬特說:“不會的。我已經告訴了親友,我要葬在內布拉斯加州老家的墓園裏,我打算把棺材隨身帶著。”

他真的買了一具棺材,和輪船公司講好,萬一死了,就把他的屍體放進冷凍艙裏。

馬特從洛杉磯上了“亞當斯總統號”船,開始向東方航行了。真奇怪,他居然覺得好多了!漸漸地不再吃藥和洗胃,不久之後,任何東西都能吃了,甚至可以抽長長的黑雪茄,喝幾杯酒,多年來他從來沒有這樣享受過了。

馬特在船上和人們玩遊戲、唱歌、交新朋友,晚上聊到半夜。他感到非常舒服,充滿了歡樂。回到美國之後,他的體重增加了60磅,幾乎完全忘記了以前的焦慮和病痛。他一生中從來沒有這樣開懷過。

回來後,馬特先生對他的家人說:“如果上船之後我繼續憂慮下去,毫無疑問,我隻會躺在棺材裏完成這次旅行了。”

要是你不能一直忙碌著,而是閑坐在那裏發愁,你會產生一大堆被達爾文稱之為“胡思亂想”的東西,而這些“胡思亂想”會掏空你的思想,摧毀你的行動力和意誌力。

有憂慮時不必去想它,讓自己忙起來,你的血液就會開始循環,你的思想就會開始變得敏銳,而你就會立刻行動起來!

心態的力量

我們往往把自己想象成什麼樣,就真的會成為什麼樣子。

阿濟·泰勒·摩爾頓剛剛當選美國財政部長的時候,對南卡羅來納州一個學院的全體學生發表演講。整個學院禮堂都坐滿了興致勃勃的學生,大家對有機會聆聽這位大人物的演講興奮不已。然而,泰勒的演講卻令聽眾大感意外。

泰勒講道:“我的生母是聾子,因此沒有辦法說話,我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也不知道他是否還活著,我這輩子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棉花田裏鋤地。”

台下的聽眾全都呆住了,“如果情況不如意,我們總可以想辦法加以改變。”她繼續說,“一個人的未來怎麼樣,不是因為運氣,不是因為環境,也不是因為生下來的狀況。”她輕輕地重複剛才說過的話,“如果情況不盡如人意,我們總可以想辦法加以改變。”

“一個人若想改變眼前充滿不幸或無法盡如人意的境況,”她以堅定的語氣向台下說道,“隻要問一問自己:‘我希望情況變成什麼樣?’然後全身心地投入,采取行動,朝理想的目標前進即可。”

接著她的臉上綻放出美麗的笑容:“我相信大家會比我做得更好!”

人與人之間原本隻有微小的差別,但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其原因正在於心態。我們往往把自己想象成什麼樣,就真的會成為什麼樣。積極的心態,激勵和改變了無數次深陷逆境的阿濟·泰勒·摩爾頓。積極的心態,是走向成功,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靈丹妙藥。

美妙的失誤

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是日本的田中耕一,這位默默無聞的公司小職員,一夜之間登上了世界巔峰。現年43歲的田中耕一掩飾不住驚訝,他接到獲獎通知時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這完全是他15年前一次失誤獲得的意外結果。

那年他28歲,當時他的工作是利用各種材料測量蛋白質的質量。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丙三醇倒入鈷中,結果意外找到了可以異常吸收激光的物質。回憶起這件事,他苦笑著說:“無心插柳柳成蔭。一次失敗卻創造了讓世界震驚的發明。我真不想說實話……失誤是成功之母啊。”

這真是一次美妙的失誤啊!但仔細想想,是什麼讓失誤變得美妙?

造福於人類的鋼化玻璃,也是失誤造成的。有個人在玻璃間誤夾了一塊塑膠片,結果發現玻璃加塑膠後玻璃性質起了變化:玻璃裂後不易碎。進一步研究後,便造出了鋼化玻璃,這種玻璃的問世,解救了千萬個人的生命。

300多年前,一位在鬧市上賣蛋的人把沒賣完的蛋寄放在親戚家的廚房角落裏。這家親戚婆媳都是馬大哈,婆婆把鬆枝、草灰往蛋上堆,媳婦又把洗鍋水、茶水往蛋上潑。而那位賣蛋者也是馬大哈,他竟忘了自己放在親戚家裏的蛋,等過了好些日子後,他想起來了,再把蛋扒出來,這些蛋竟然變成了“鬆花皮蛋”,一品嚐,味道還挺可口。就這樣,三個人的失誤“釀”成了一次發明。

失誤通常是可惡的,但有時卻是美麗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對待失誤。以失誤的態度對待失誤,那僅就是“失誤”而已。以細心的態度觀察研究失誤,那便會從失誤中吸收營養,發現驚喜,得到啟發,從而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