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發現獨一無二的自己(2)(1 / 3)

類似這樣頭疼的事會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而當這種事發生的時候,很多人會說:“這些事會毀掉我的一天/一星期/一年。”結果一一應驗了!

我們總是期待生活變得更容易,總是想:“當我的問題減少,我就會快樂!”可是我們會看到很奇怪的現象:那些我們知道的最快樂的人,他們在失去親人、失去金錢、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時仍然很快樂,即使這些問題會在他們的生命裏徘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為從某一刻開始,他們決定了“快樂”是唯一的生活方式。

不是在完全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才會找到快樂,當麻煩光顧我們時,我們同樣可以選擇快樂!

快樂的鑰匙

你要做你自己的主宰,切莫操心自己比鄰居說得多或說得少。

——艾涅斯庫

專欄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報攤上買報紙,那朋友禮貌地對報販說了聲“謝謝”,但報販卻冷言冷臉,沒發一言。

“這家夥態度很差,是不是?”他們繼續前行時,作家問道。

“他每天晚上都是這樣的。”朋友說。

“那你為什麼還是對他那麼客氣?”作家問他。

朋友答道:“為什麼我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樂,因為先生經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樂的鑰匙放在先生手裏。

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不聽話,讓我很生氣!”她把快樂的鑰匙交在孩子手中。

男人說:“上司不賞識我,所以我情緒低落。”這把快樂的鑰匙又被塞在老板手裏。

婆婆說:“我的媳婦不孝順,我真命苦!”

年輕人從文具店裏走出來說:“那位老板服務態度惡劣,把我氣炸了!”

這些人都作了相同的決定,就是讓別人來控製他們的心情。

當我們容許別人掌控我們的情緒時,我們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我們開始怪罪他人,並且傳達一個信息:我這樣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但一個成熟的人能把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別人在得到他的快樂與幸福的同時,他也不期然地得到了別人幸福與快樂的回饋。這樣的人情緒穩定,為自己負責,和他在一起是種享受,而不是壓力。

經常感到不開心嗎?那麼靜靜地坐下來,看看遠方,問問自己的內心,我的快樂寄存在哪裏了?

快樂的法則

有一句話叫“境由心生”。很多時候,人的痛苦與快樂,並不是由客觀環境的優劣決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態、情緒決定的。

——盧勤

這是一位92歲高齡、身材嬌小但儀態自若並略帶幾分矜持的女士。她每天早晨都在8點鍾前穿戴完畢,頭發做成時髦的樣式,麵部的妝容也是精心完美,而她實際上已經雙目失明。她今天要被送進一家養老院。她70歲的丈夫前不久去世了,她不得不住進養老院。

在養老院的大廳等候自己的房間時,工作人員對她那小小的房間進行了一番描述,包括掛在窗戶上的鑲有小圓孔的窗簾。“我真喜歡!”她說道,流露出的熱情簡直和一個8歲的孩子得到一個新的玩偶一樣。“瓊斯夫人,您還沒有看到房間,再等等。”

“這和看不看沒有什麼關係,”她回答,“快樂是你事先決定好的。我喜歡不喜歡我的房間並不取決於家具是怎樣安排的,而在於我怎樣安排我的想法。我已經決定喜歡它了。”

“我可以選擇接受變化,並且在種種變化中尋找最佳;我還可以選擇擔憂,那些可能永遠不會發生的‘假如’。我可以整天躺在床上琢磨我身體哪些部位不靈,給我帶來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也可以從床上起來,對我身體還有許多部位能工作心懷感激,每一天都是一份禮物。”

“我有五條簡單易行的快樂法則:

1.心中不存憎恨。

2.腦中不存擔憂。

3.生活簡單。

4.多點兒給予。

5.少點兒期盼。”

有時外界環境的改變會給我們帶來或多或少的不適感,我們何不試試這五條快樂法則,那些不適感會減少很多。

在生命中尋找快樂

要想別人快樂,自己先得快樂。要把陽光散布到別人的心田裏,先得自己心裏有陽光。

——羅曼·羅蘭

在非洲一個叫撒拉的小鎮上,有一個快樂墓地,相比於其他墓地,這個墓地中有一些你不能不看的遺言——

一塊墓碑上寫著:笑口常開,知足常樂,使我活得很開心。學我吧,我沒有什麼,隻有兩畝沙地,一片不成材的樹林。一生除了餅子和粥,我沒吃過什麼,但我每天都在說笑中度過,我總對自己說,就這麼快樂地活著吧。我不知道我缺什麼,也許缺許多東西,也許什麼也不缺。不要老是感覺自己缺什麼,隻要快樂,你就什麼也不缺!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