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在彼
“息壤在彼”意思是教人遵守信約,不要背棄諾言。
此典出自《戰國策》:“於是與之盟於息壤,果攻宜陽。五月而不能拔也,樗裏疾、公孫衍二人讒爭之王。王將聽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對曰:‘息壤在彼!’”
息壤是戰國時代秦國的一個邑名。那時秦武王和甘茂在息壤簽訂了一個盟約,那就是共同出兵攻打韓國。可是,他們把韓國的宜陽城圍困了五個月,不斷地攻城,仍然沒有辦法把宜陽城攻破。秦王見宜陽城久攻不下,因此提議暫時收兵回國,等待時機成熟時,再來攻打,但甘茂卻反對休戰,他知道秦王將會背約罷兵,便指著息壤的方向對秦王說:“息壤在彼。”秦王明白甘茂這句話的意思,即提醒他不要忘了在息壤所簽訂的盟約。於是,他們再鼓起餘勇,把國內的精兵都調到宜陽來繼續和甘茂合力猛烈攻城,不久,終於攻陷了宜陽城。
相人之友
這個故事說明:人是複雜的。僅根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來判斷一個人,有時也不一定準確。
此典出自《韓詩外傳》:“楚有善相人者,所言無遺。美聞於國中。莊王召見而問焉,對曰:‘臣非能相人也,能相人之友者也。’”
這段話意思是說:
楚國有一個擅長看相的人,他說的話都準確無誤,好的名聲傳遍了全國。楚莊王於是召見他,問他看相的秘訣。他回答說:“我不是真正能從相貌上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吉凶,而是根據這個人所交的朋友來判斷他的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