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同學,感冒發燒天天打吊針,一直打到考試那一天,拔了針頭便上了考場。
臨考前兩天,張文去慰問他們,買了一大兜炒花生來到考研複習教室。同學們正埋頭看書。張文說:“同學們,後天就要考試了,我祝大家正常發揮,考出好成績。”
同學們抬起頭來,長長地籲了一口氣,有的還伸伸懶腰。仿佛剛剛從書中蘇醒過來似的。
張文說:“來來來,我提前獎勵你們,一人一捧炒花生,毎人都有份。”
大家都說:“謝謝老師。”
趙金湧說:“還有幾個在別的地方複習。”
“去叫他們來,找不著的給他們畄著。”
一會兒幾個同學來了,大家吃著花生,一邊輕鬆一下。
張文問:“今年在哪裏考啊?”
大家回答:“在建校。”
“夠遠的,都有自行車嗎?”
“都找好了。兩個人一輛。有幾個在建校附近找房子住。”
“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在路上別光顧說話,要注意來往車輛。”
“考場看過了嗎?”
“明天去。”
“噢。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嗎?”
“都做好了,請老師放心。”
“好,你們複習。不耽誤你們寶貴時間啦。”張文走出教室。有幾個學生問植物生理生化方麵的題。一個學生問:“老師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啊?”
“什麼題啊?”
“這個,一個實驗員在測定某一株植物的呼吸作用強度時,問在黑暗中測定呼吸強度時,需要照明時應該用什麼顔色的燈泡?”
張文看完題後反問道:“你認為呢?”
“不知道.”
張文笑著說:“哈哈,也正巧,你穿的褂子是什麼顏色的?”
“綠的.。”
“對啊。正好是你衣服的顏色。”
“啊!”她驚叫起來:“噢。我知道啦,應該是綠色的燈泡。”
“明白了嗎?”
“明白了。”。。。。。。。。”
考試那天,全市考生都彙集到建校考場。考試科目,生物類專業除外語,政治為必考外還有三門專業課。清晨考生陸續來到考埸,氣氛寧靜而又凝重。考生臉上幾乎沒有笑臉,大多都象馬拉鬆賽的選手拖著疲乏的身子,走進考場。五場考試下來幾乎要把人考糊了。一走出考場什麼也不想。先倒頭睡它一覚再說。。。。。。。。。
過了春節,同學們返校時都紛紛打聽自己的分數和成績。張文召集幾個班上骨幹開會。會上趙金湧說:“經過這幾天的彙總、己經知道分數的有十三人,超過錄取分數線的有十人其餘三人單科成績受限。還有十人分數還不知道。
張文說:“我們巳經取得初步勝利。”
大家都說:“是啊是啊。“
“下一步我們怎麼辦呃?”張文問大家。
這一問大家被問住了,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辦。有的說;“等著唄。”
張文說;“不能等,要主動出擊。趙金湧,你與北師大的張金梅聯係了嗎?”
趙:“聯係了。她說跟導師說了。導師己初步答應了。”
“是啊,要勤聯係。不到最後不言放棄。還有溫紹博呐?”
趙說:“她是排名第二,錄取名額是四名,可不知為什麼把她調到自費裏了。”
“豈有此理,總共報考的有十九人,還沒麵試就把第二名打到自費裏了,不行,得去找!”
趙說:“她已經去S市了。”
“對,已往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不管排名笫幾都有可能被掐下來。所以都要去找,都要見見導師。”
“專業課有一門受限的,也要去找。隻要總分夠線不去找沒希望。去找就有希望。最後弄個擴招或自費名額也行。“
果然,溫紹博去S市一找就被錄取了。她在S市住了一段時間,等待麵試,在滬期間幫老師做實驗做課題頗得導師青睞。
這一段時間班上就象放鴿子似的不斷有人來來往往去找導師,挺有成效,有的隻有一門專業課分數受限的,經過學生再三要求,最後也按擴招或自費被錄取了。
這樣兩個班祘在一起總共有十五人被錄取了,大家都很高興,學院領導也很滿意、。生物學院在全校考研率高,名聲大振,令兄弟學院刮目相看。全院上下充滿了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
那天溫紹博等幾個人麵試回來了,好多人圍上去都向她打聽麵試的事。
“紹博,麵試老師出題難不難啊?”
紹博說:老師隻是讓我用英語作一個自我介紹,我就說:我叫溫紹博,來自SD省上河大學生物學院。我考研的成績是四百二十分,我很高興也很栄幸能來參加這次麵試,我喜歡環境科學這門專業,為能來貴校繼續深造表示由衷的高興。謝謝、完啦。”
“就這麼簡單,麵試就完啦?”
“是啊,老師還說我英語講得挺流利呐。”
“那導師也沒考你專業知識嗎?”
“沒有考我,不過導師考一部分學生實驗操作咧。”另一個同學插話說:
“我去中山大學複試時,導師也考我實驗操作啦,幸虧我臨走時看了看各門課的實驗指導,到實駞室動手操作。”
張文問王林:“你去複試時導師問你什麼問題啦?
王林答;“導師問我畢業論文的課題是什麼?我說我畢業論文的課題是植物組培和細胞融合,導師又問我這些實驗你都親自做了嗎?我就理直氣壯地對導師說,我都親自做了。我可以到實驗室去操作。從培養基的配製,到無菌操作一係列過程我都能獨立完成。”導師笑著說:“已往都有些看不起師範生,說他們動手能力差,看來不完全是這樣。當然比名牌大學比還是差一些。
張文說:“你們聽見了吧。我們要爭口氣,好好準備,讓他們刮目相看。好啦,讓幾個參加複試的人向大家介紹介紹複試時會遇到的問題,加緊再準備準備,有的放矢,心裏有數爭取複試通過。”
考研的捷報頻傳,這一屆學生有考上中科院遺傳研究所的,也有考上象北師大、武漢大學、中山大學這樣全國著名大學研究生的,還有考上象S省大學、H省大學的的研究生的,再加上有幾個考上政法雙學位的學生,總共加起來有二十個。收獲豐碩成果累累。生物學院師生揚眉吐氣。全學院充滿了歡樂景象。低年級學生學習勁頭也更大了。
春天了,春暖花開。正是到大自然去的大好季節。乘大家高興,張文召開一次班委會建議搞一次叫巜大學所在地名勝風光一日遊》集體活動。先征求各宿舍同學的意見。結果班幹部反饋回來的消息說:有很多同學不去的。張文對範思海、王林說:“不要緊,隻要能湊夠二十多人就行,我再在班會上動員動員。可就是有一樣你們倆統計一下有多少人能借到自行車的。
星期六開班會,張文說:“經過班委會商量我們決定搞一次叫巜大學所在地名勝風光一日遊》集體活動。希望大家都能積極報名參加。其目的:一是培養大家的集體主義思想,讓大家來關心集體的事,反過來集體也關心你。第二是豐富我們的曆史知識。假如你們畢業後離開了這個城市,有人問你上河市有什麼名勝古跡啊,它的曆史怎麼樣啊,你卻回答說不知道,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尷尬的事啊。你們快要畢業了我來給你們補上這一課,我來給你們當導遊。”
張文這一說會上活躍起來,老師來當導遊這到挺新鮮。張文接著說:為此我查閱了不少資料,發現咱上河市還是個曆史文化名城哩!曾徑有過輝煌的曆史。為了這次活動班幹部特地借來十輛自行車,我也向老師借了五輛車,按每輛車可載兩人算,能解決三十個人的交通工具,再加上自有的自行車那基本就解決了。這次活動希望大家都能參加,因為這是一次集體活動。誰有特殊原因不能參加者,必須到我這裏請假。。。。。。。。”
到了星期天早晨大家在西門口集合。張文還是怕來的人少,稀稀落落的不好看,結果奌了奌人數,來了三十來個,這才稍稍定下心來。這時又來了三個同學說;“老師我們去不了啦,沒自行車。”張文早就料到有人會來這一手,心想來三十個人也祘可以啦,人太多了反而不好管,於是便說:“借到車了就去,沒車就祘了吧。”
這邊事還沒完那邊又喊了:“老師我的車子沒氣啦!”張文又給他們找氣管子打氣。可來的早的同學早就等得不耐煩了,幹脆就騎車子走了,派人來問先上哪裏?張文說:”走就走吧,告訴他們先到古城樓。”說罷張文押後陣與許明一輛車,周金芳和餘鋒效一輛車,王林與女王琳一輛車,一隊自行車隊浩浩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張文真後悔,對周金芳說:該打一麵紅旗來,那顯得多威武雄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