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第二卷 第三十一章 解困蘇州(二)(1 / 2)

蘇州郊外,綠樹蔥蔭。兩匹大馬車和十多名隨從示威都已經整裝待發。曹寅安撫李士楨夫婦上車後,回頭望著已經退到耿精忠那邊的李綺筠。見她笑著朝自己揮了揮手,催馬上路的話,仍是說不出口。

李綺筠見他猶豫的模樣,心中著急,耿精忠並不知道他是皇帝近衛,若是他這樣拖著不走,萬一耿精忠起了什麼疑心,可就麻煩了!心思一轉,回身朝耿精忠露出一絲迷人的微笑,歉意道:“王爺,我還有幾句話叮囑隨從,請您再稍等片刻。”

耿精忠正自給疑惑,那個俊朗不凡的年輕人莫非對格格鍾情?他不像一個普通的隨從啊!正琢磨著,卻見李綺筠忽然朝自己溫柔的一笑,心中一醉,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李綺筠不緊不慢的走到曹寅跟前,低聲道:“子清,一切就都拜托你了。放心走吧!”

“可是,你自己在這兒很危險。。。”

“有老韓和小顧呢,再說,昨晚我們不是說好了嗎?你必須回去!時局緊迫,皇上更需要你。況且‘長江之策’隻有你跟皇上說,才最穩妥。”說著,她故意大聲道:“你不必擔心安全,路上若有人盤查,你便拿出王爺的令牌,自會有人放行。速速去吧!”說著,朝曹寅眨眨眼。

曹寅無奈的歎了口氣,恭敬的點了點頭,翻身上馬,帶領車隊朝北而馳。

為免多事,他們沒走大道,隻撿山區溪水小路而行,雖然崎嶇顛簸,人跡卻少。一路上也是山水風光,鳥語花香。

曹寅呆呆的坐在馬上,再美的景色在他眼裏也是視而不見的。“長江之策”,若能如她所料,這場勞民傷財的戰事便可早點結束了。隻是她自己深陷牢籠,不知何時才能脫身,會不會有什麼意外?以前她隻是個無憂無慮,快樂如風的女孩,而現在,卻要背負家國之事,忍辱負重,虛偽應承,她還怎能有快樂?心中劇痛頓時滾滾而來。

忽而又想起那晚,他曾見過她那久違的笑容,那是發自內心的快樂。而陪在她身旁一起笑的人,卻不是他。兩年了,他以為時間會衝淡傷痛,他以為自己總有機會。可是,他猜對了前麵,而機會卻沒有降臨給他。

終於順利送走了家人,李綺筠坐在回府的轎中,長長了舒了口氣。這場三藩之亂,曆史書上說有七八年之久,挨到吳三桂忽然暴病而死,才算結束。她自己被困在這裏當個幾年人質到是不打緊,一想到可怕的戰爭,血流成河,各方廝殺的場麵,真的有些膽戰心驚。如果可以早點結束無謂的戰爭,人們就可以早一點過上安樂的日子。畢竟康乾盛世,才是在她腦中印象最深刻的曆史。所以,她在毫無猶豫的情況下,拉著曹寅半夜長談,找尋早日破敵之策。

曹寅提到吳三桂的兒子還在京城,李綺筠忽然想起三藩之戰的轉折點,就是在長江之邊,吳三桂在反叛開始時,確實勢如破竹,卻也隻攻打到長江,此時的他雖然正是盛時,卻也是他瀕死的邊緣,他開始傲慢自大,並稱帝登基。而他年老體弱,最看重的是死後的基業無人繼承,若是在這時候將他兒子吳應熊的人頭送過去,必定是對他重大的打擊。他想不早早氣死都難!唉,反正吳應熊早晚脫不了一死,以他換幾年老百姓的太平日子,也是死得其所了。至於耿精忠,他已經表示一定會效忠朝廷,投降清廷。至於他投降的時機,也就是在長江對峙之時。屆時,吳三桂就算忍得了喪子之痛,得知後院起火後,也必然支撐不住,他一命歸西,戰爭也就基本結束了。

但願曹寅早一點趕回京城,將自己所設之計和自己僅知的那一點戰況曆史發展告訴康熙。讓他不要因戰事前期的挫敗而憂心,早日振作,提前爭取時間,早日結束三藩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