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塵而拜
“望塵而拜”用以譏諷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的人。
此典出自《晉書·潘嶽傳》:“嶽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
潘嶽(公元247~300年,晉代文學家),字安仁,晉代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祖父潘瑾,曾任安平太守。父親潘芘(pí),曾任琅琊內史,潘嶽自幼聰穎有才華,父老鄉親們把他稱為“神童”。他年紀很輕時就被征召到司空太尉府任職,成為優秀的秀才。西晉泰始(公元265~274年)年間,晉武帝(司馬炎)帶著皇後妃子親自耕田,潘嶽作賦極力稱讚這件事,因此名氣更大,受到一些人的嫉妒,潘嶽在十年之內未能升遷。後來,他被派任河陽縣令,覺得鬱鬱不得誌。當時,尚書仆射山濤和吏部官員王濟、裴楷等人都得到皇帝的重視,他心裏非常不滿。不久,潘嶽轉任懷縣令。他在治理河陽、懷縣期間,政績卓著,被任做尚書度支郎,後任太傅主簿,又任給事黃門侍郎。
潘嶽性情輕狂浮躁,追名逐利,與石崇等人奉承權貴賈謐。每當賈謐出門時,潘嶽與石崇二人總是早早就等在門外,賈謐的車馬走遠了,他們還向著賈謐車馬揚起的塵土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