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麵審計長”李金華的名言
一個人,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一定會跌跤的;一個國家,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也會跌跤的。
——溫家寶總理擔心貧富差距過大,會影響國家的發展
我們從一個峰會開到另一個峰會,人民則從一個深淵掉進另一個深淵。
——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表示,出席峰會對解決實際問題毫無幫助
2040年的世界格局將受“G3”——中國、美國和印度三個大國聯盟的影響,當失業示威遊行者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導致柏林和巴黎局勢失控時,三國將商定是否幹預歐洲事務。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駐亞洲記者約亨·布赫施泰納在《亞洲人的時刻》一書中感歎道:“亞洲崛起,歐洲怎麼辦·”
“評選省花”,納稅人的錢省點花。
——浙江省“省樹、省花評選活動”啟動之時,有人這樣提醒
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幹得好的上不去,上得去的幹不好。
——《了望·東方周刊》發表署名李永忠的文章,指出當前紀檢機關及幹部麵臨的很難跨越的三大難關
吸的是毒,吐的是稅。
——《中國財經報》說,納稅百強榜中,煙草製造業是我國第一大稅源,500強中有78家煙廠,納稅總額超過1525億元
神五,神六,帶給我們中國人的都是“神氣”。
——費俊龍、聶海勝兩位“神六”航天英雄訪港,香港市民吳秀珍這樣說
如果一個普通百姓盜挖了一座古墓,他會被判刑,甚至被判死刑;而一個城市的領導犯錯誤毀掉整個曆史文化名城,我們的法律卻無從追究!
——法學家蔡定劍博士指出我國曆史文化遺產保護中一個令法學界尷尬的現實
“和”的右邊是個口,就是說人人都有飯吃;“諧”的左邊是個“言”,就是人人都可以說話。
——全國政協委員、作家張賢亮這樣理解“和諧社會”
辦公室再小,也不影響決策。
——延安市市委書記的辦公室總麵積不足20平方米,對此,該市委書記這樣笑談
白天文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
——針對某些在會議上睡覺的人,著名評論人王小峰做了一個精妙的諷刺
一杯茶,兩個會,三張報紙,四圈麻將,五個QQ自己跟自己聊。
——一位報考公務員的北京某科技公司員工這樣描述公務員的工作和生活。社會地位、權力、穩定性等因素吸引了不少人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成為一大熱門
多做沒意思,不做不好意思,做做意思意思。
——群眾對隻有開會時才能看見的某些部門和某些人如此評論
先是拍胸脯——保證沒問題;後是拍大腿——得,就這麼定了;結果拍腦門——我怎麼沒想到呢?
——某些“三拍”幹部的寫照
群眾“告”出來的,情婦失寵後“抖”出來的,小偷無意中“偷”出來的,有關部門根據材料線索“揪”出來的,其他貪官落網後“咬”出來的;收了好處不辦事,被“揭”出來的;駕名車,養美女,住別墅,“露”出來的;非正常死亡後“挖”出來的。
——貪官汙吏是怎麼出來的
清官乃不祥之物。
——這是一位著名史學家的一句名言。在法製社會裏,人們憑借法律保護自己,無須乞求於清官
豆腐渣不是硬東西,但可以砸死人;權力不是印鈔機,但可以變出錢來,良心、人格、尊嚴不是商品,但常被當做商品出售。
——雜文家邱德軍的幽默造句
群眾跑來跑去,領導批來批去,部門轉來轉去,開會議來議去。最後,問題哪裏來哪裏去。
——中國官場的陋習之一
開會說話:兩個黃鸝鳴翠柳(不知所雲);出去考察:一行白鷺上青天(不知所往);思想作風:窗含西嶺千秋雪(頑固不化);工作作風:門泊東吳萬裏船(漂在上麵)。
——某青年作家總結出的“某些領導印象”,讀來妙趣橫生
據我觀察,對有些中國人來說,馬路上的交通線不是必須遵守的,而是僅供參考的。
——一位美國人如是說
歐盟一個勁兒指責中國打擊盜版不力,因為全球限量生產的6輛法拉利僅在中國就有7輛。
——清華大學水木社區簽名檔
把GDP留給中國,把利潤都帶走!
——在一些跨國公司和外企中盛行這樣一句名言。據統計,外資在中國的利潤額快速上升的同時,對中國的稅收貢獻比例卻在不斷下降
北京不是“首堵”,北京還是首都。
——為解決北京交通擁堵問題,前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參觀考察香港交通,學習香港先進有效的交通管理運作經驗。在接受采訪時,他否認有記者認為首都北京是“首堵”
武漢竟然有條“黃泉路”,這樣的路,誰還敢走?
——武漢市市長阮成發說武漢地名亂起、濫起的現象必須好好管一管了
警察罰款怎麼能像菜市場一樣,可以討價還價呢?
——沈陽王姓司機因超速,本該被罰款2000元,經過和交警的討價還價,竟然砍到了500元,對此他很困惑
在經濟困難麵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
——2008年9月24日,溫家寶總理在紐約華爾道夫飯店會見美國經濟金融界知名人士時說
台風來的時候,豬都會飛,房地產泡沫或者是擴張時期,豬也可以飛。但之後,豬還是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鬆談房地產泡沫
亮起來?靚起來?晾起來?
——鄭州市日前公布夜景照明管理辦法,明確政府鼓勵沿街單位安裝夜景照明,並單獨裝表計量用電量,市行政主管部門將給予補貼。有作者撰文說,形象工程會將公眾權益“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