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三棘刺”魚
因為在它們的背脊上,長有三根用於防禦外部敵人的尖刺,所以,人們叫它們“三棘刺”魚。“三棘刺”魚在水中為自己修築房屋的方式,跟鳥類是很相似的;而且它們撫育孩子的方式,也是奇特的。
每一季,到了產卵期時,“三棘刺”魚就從深水區域遊到淺水區域。
雄性魚的身體開始變化,它們身體表麵的顏色,從青灰色變成豔紅色。
這時,雄性的“三棘刺”魚就各自選擇合適的領地,營建新房。
它們先在泥沙裏,用嘴挖出一個槽,然後收集各種海藻絲,水生植物的葉子、根以及其它的植物碎片,堆積在槽溝的上方。接著,它開始分泌一種黏性物質,把各種碎片粘結在一起,使這個球形的巢,產生更大的內聚力。然後,它又在“巢”的對麵開一個口子,並修建坑道。
洞房竣工以後,雄性“三棘刺”魚就開始追逐雌性的“三棘刺”魚。它們跳著“之”字形的舞蹈,把雌性“三棘刺”魚引進洞房。
雌性“三棘刺”魚進入洞房產卵後,就離開了。雄性“三棘刺”魚進去,給那些卵子受精。然後,雄性“三棘刺”魚單獨呆在巢裏,精心照料自己的後代,並把所有的競爭者、雌性“三棘刺”魚,以及任何靠得太近的動物統統驅逐開。
大約在一周以後,幼魚孵化出來了,開始離房子,在“父親”的帶領照顧下,到附近活動。如果小魚兒不小心掉了隊,做父親的就會把它含在口裏送回魚群。
再過幾周以後,小“三棘刺”魚長大了,便離開爸爸,尋找別的夥伴,開始新的生活。夏眠的魚類
我們人人都知道,自然界裏有一些動物會冬眠。每當冬天,氣溫一直下降,直到這些動物都不能夠適應的時候,它們就要躲進洞穴,或者泥土中,進入冬眠狀態,等待第二年春天的到來。
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還有一些動物卻會夏眠。夏眠,當然就是在夏天裏睡覺嘍。 夏天很熱,有一些魚需要在涼爽的低溫中生存,所以,高溫的夏季就不適合它們。例如:肺魚、烏鱧等,它們都有很多副呼吸器官。每當夏季,它們生活的地方水源枯竭的時候,它們的身體就會轉變成麻木的狀態,鑽入泥土中,渡過幹涸的夏季,一直等到雨季來臨,池塘、沼澤和河川中都充滿了水,它們才蘇醒過來,從泥土裏鑽出來。實際上,泥鰍也是這樣的,到了夏季,河水幹枯時,它們就鑽進泥漿裏麵,不吃不喝,進入夏眠狀態,僅靠它那特殊的腸子來呼吸空氣,維持生命。魚和地震
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物種,天生都具有自我保護的一係列能力。當它們察覺到外界的危險或者其它的某種變化時,由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它們的身體或者生活習性,就會無條件地發生變化。智慧的人類可以通過在動物身上發生的這些變化,來判斷自然界裏即將發生的種種災難。
例如,生活在海洋裏麵的魚類,它們的感覺器官十分靈敏。魚的身體的側線器官能夠感受到水流壓力的變化。魚的耳朵能夠聽到六赫茲到幾十赫茲的微弱低頻振動。
當地球的地殼發生變化時,就會影響到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同時還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聲響。而這些變化,就會通過魚群們對水流壓力的敏感度,以及它們的聽力,反映到魚群的身體內部。出於對外界環境的應激措施,魚的體內就會產生化學變化,或者驚慌失措,或者紛紛逃亡。每次在地震以前,河流或者海洋中的魚,就會成群結隊地從深水區域遊向淺水區域,同時還顯得躁動不安,並出現假死等現象。千姿百態的細菌
生活在微生物世界中的細菌是千姿百態、多種多樣的。
有一種細菌的外形是圓圓的,在顯微鏡下,它們看上去就像一個個的小圓球,所以,人們把它們稱為“球菌”。球菌的大小用直徑來表示,它們都非常小,直徑最多隻有一微米左右。危害人們生命安全的肺炎,就是由一種球菌引起的。有一種杆菌,它的形狀看上去就像是一根根的細木杆一樣。杆菌的大小是用每一個杆菌的寬度乘以長度來表示。各種杆菌的差異很大,它們的外形有的粗短,有的細長。在所有的細菌種類中,杆菌的種類是最多的。導致人們腹瀉的,就是一種大腸杆菌。有一種細菌看上去很好看,它們形狀長得彎彎曲曲的,有的甚至彎曲得像一個個精致的螺旋。這種細菌被稱為“螺旋菌”。
另外還有一些細菌,在每一個細胞個體上,都長得有長長的絲狀物,它們身體上的細絲,飄飄繞繞的,看上去像花朵兒一樣,時常能夠讓人產生美妙的聯想。三個和尚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裏住著一個小和尚。山上沒有水,吃水要到山下的小河裏去挑。但小和尚很勤快,水缸裏的水總是滿滿的。
有一天,廟裏又來了一個大和尚。小和尚覺得應該讓大和尚去挑水,就對大和尚說:“你去挑水吧。”大和尚覺得自己比小和尚大,卻要受他指使,很不高興地說:“我比你大,你怎麼能讓我自己一個人挑水呢?還是咱倆一起抬吧!”就這樣,兩個和尚一起抬水吃。
又過了些日子,廟裏又來了一個胖和尚。這回三個人可怎麼抬水呀。胖和尚想:反正有那兩個和尚抬水,也用不著自己。而大和尚、小和尚覺得這樣不公平,也不願意去。三個和尚你推我,我推你,最後大家都不去。
這下可把廟裏的老鼠渴壞了,晚上就跑到大殿裏,偷喝油燈裏的油。老鼠一不小心把油燈碰倒了,引起了大火。三個和尚被驚醒了,急急忙忙去舀水來滅火,水缸裏一滴水也沒有。他們隻好拿起桶,到山下挑水。可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廟還是被大火燒光啦。小利克
有一個可憐的孩子,叫小利克,他一直過著流浪的生活。後來他被一個老婆婆收留了,可是她對小利克一點兒都不好。
一天,老婆婆不在家,小利克不小心打破了一個水晶瓶,他怕受到懲罰,於是逃走了。臨走時,家裏的小狗和小貓送給小利克一雙拖鞋和一根拐杖,並且對他說:“你隻要站在拖鞋的後跟上轉三圈,就能飛到你想去的地方。”小貓還說:“那根拐杖會找金銀財寶,它會在埋藏金子的地方敲三下,在埋藏銀子的地方敲兩下。”
小利克站在大拖鞋上,很快就到了另一個國家。
一天傍晚,小利克在森林裏散步,拐杖突然在地上敲了三下,他用手一挖,挖出了三大壇金幣,小利克把金幣分給了那些窮人。可是不久,拐杖的秘密就被皇宮裏的一個大臣發現了。小利克為了保全性命,將拖鞋和拐杖獻給了國王,然後離開了。
一天,小利克走到森林裏,他餓了,便摘樹上的無花果來充饑。小利克吃了無花果後,發現自己頭上長出了兩隻驢耳朵,小利克難過極了。
到了晚上,小利克的肚子又餓了,他隻好又去采無花果充饑。當小利克再一次吃了果子後,奇跡出現了:他的驢耳朵消失了。小利克采了些無花果,回到那個國家,送給了那個國家的國王和大臣,於是國王和許多大臣們都長了驢耳朵。小利克又化裝成外國醫生,給國王和大臣們都吃了顆無花果,轉眼間他們的驢耳朵就不見了。國王見他治好了大家的病,便說:“為了賞賜你,我寶庫裏的寶貝任你挑。”
小利克在國王的寶庫裏找出了自己的拖鞋和小拐杖。他穿著神奇的拖鞋,一下子就飛走了。保爾的故事
保爾·柯察金是烏克蘭某鎮一個貧苦工人家的小兒子,父親死得早,母親則替人洗衣以養家糊口,哥哥阿爾焦姆是個鐵路工人。小學時的保爾就疾惡如仇,敢想敢做。一次,他往那個愚蠢而又凶惡的神父的麵團裏撒煙灰,被學校開除了。
十月革命爆發後,哥哥阿爾焦姆把保爾送去參加了紅軍。在部隊裏,保爾當了騎兵,作戰異常勇猛。戰鬥之餘,他還喜歡讀《牛虻》、《斯巴達克斯》等小說,一有空就講給戰友們聽。一次激戰中,他頭部受重傷,被送進了醫院。出院後,保爾一隻眼睛有問題,不能再回前線了,但他立即投入了地方上的各種艱巨的工作中。
為了供應城市木材,保爾參加了鐵路建築。秋雨、泥濘、大雪、凍土,工作條件越來越惡劣。武裝土匪的騷擾和疾病、饑餓也都威脅著保爾和同誌們。但鐵路還是如期修通了,朱赫來為他們的革命熱情深深感動,說“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後來保爾因肺炎再次住進了醫院。肺炎好了,但醫生又在他脊柱上發現了彈片的傷痕。在家鄉養病期間,保爾到烈士墓前憑吊戰友,感慨萬千,發出了感人至深的豪言壯語:“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能夠說,我已把自己的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病愈後,保爾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
在工作中,他堅決地與各種非主流思想和歪風邪氣作鬥爭。對戰友杜巴瓦的“變質”,他十分痛心,堅決地給予了批評……
保爾的體質越來越差。1924年,組織上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擔,讓他長期療養。他的視力也越來越差。1927年,保爾完全癱瘓,繼而雙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喪氣,想自殺,但堅強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穀。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保爾開始了文學創作。1934年,在母親、妻子以及同誌們的幫助下,他的自傳體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終於出版了!保爾高興極了,他又有了新的革命武器——寫作。最傻的人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