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植物記憶之謎

美國耶魯大學曾設計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實驗:先將兩株植物並排放到屋子裏,讓一個人當場毀掉一株。然後讓“凶手”混在6人隊伍中一一走過來。怕植物能當麵“認出”,6個人都戴了麵罩。奇怪的是,當“凶手”走過來時,那株活著的植物便在儀器記錄紙上留下強烈的訊號顯示。

無論這訊號表示什麼,都說明植物是有記力的。

人們不禁要問:植物是靠什麼來記憶的?記憶對植物有什麼意義?

植物血型之謎

同科植物,是有不同表現形態的。比如槭科植物,到了秋天,有的葉子變紅,有的葉子變黃,這是為什麼呢?

日本一位植物學家認為,這是植物“血型”不同造成的。人們隻知道動物有血型,尤其是人,血型與性格等似乎有某種聯係。而植物沒有血液,也有血型嗎?

這位植物學家進行了實驗,利用人的血清分離出來的抗體,對700種植物進行血型檢驗,結果發現其中70多種植物存在著血型。植物所流動的液體與人體血液起同樣作用。而植物形態與血型也有關係:O型血型的槭科植物,秋天葉子變紅;AB型的則變黃。

區分植物血型,可能會進一步揭示生物進化的奧秘。不過,這方麵的研究還麵臨許多課題:為什麼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血型?嫁接時血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植物發光之謎

人們在生活中,都離不開燈,在自然界裏,卻有一些不用人工發電的各種奇特的燈。

在岡比亞南斯朋考草原上,有一種很奇怪的“草燈”。每到夜間,這種草葉瓣的外部的晶素在閃閃發光,就好像一盞燈一樣,當地的居民把它移植到家門口、院子裏,當做“路燈”來用。

在北美的原始森林裏,有一種叫魔樹的樹,它能發光。到了夜晚,它就開始發出閃閃的綠光來。這時,人們就來到樹下看書、下棋、玩耍。

這些很有趣也很有用的“自然界之燈”,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人們還在探索研究之中。

放電樹之謎

印度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樹。假如人們從樹旁經過,一不小心碰了它的枝條,立刻就感到像被電擊了一樣地難受,趕快避而遠之。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種樹既能蓄電,又能放電。中午電流較強,半夜電流較弱。一些植物學家和生物學家,對此極為關注。他們推測,這種樹可能有一種把太陽的熱(或光)能轉變成電能的機製。但是,還解不開這個謎,不知道是怎樣轉換的,靠什麼轉換的,這種蓄電、放電現象對植物的生長有什麼作用?

“大米樹”植物之謎

人們隻知道禾本科植物的水稻能生產大米,可你知道高大的樹木植物也能生產“大米”嗎?這種樹叫西穀椰子,也叫米樹,它屬於棕櫚樹科,外觀與棕櫚樹完全一樣。米樹主要生長在亞洲和太平洋的熱帶地區,馬來半島、印尼諸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家和地區較多。米樹和棕櫚樹一樣,樹幹挺直,葉片很長,長3—6米,四季常綠,是較為理想的風景樹。它生長較快,十年就可長成10—20米左右高的大樹。米樹的開花習性非常奇特,它與竹子一樣,一生隻開花一次,開花後,就宣告生命的結束,幾個月內就會慢慢地死去。這樣,米樹一般壽命也就是10—20年左右。

米樹為什麼開花後就會死亡,至今仍然是個不解之謎。有的人解釋,可能與它的生理結構有關。因為米樹的樹皮內全是水溶性澱粉,“大米”就生長在這裏,一棵大樹中能貯存幾百公斤澱粉。它平時樹幹內的澱粉沒有那麼多,到了開花時,樹幹內的澱粉積累最高,但令人難信的是,這幾百公斤的澱粉在開花後較短的時間內就會全部被消耗掉。到時,枯死的米樹隻留下一根空空的樹皮。當地農民為了能獲得更多上帝所賜給他們的“大米”,因而必須在米樹開花後的一周內就立即把它砍倒,及時收獲其樹幹內所積累的澱粉。人們把刮下來的澱粉放入桶中,加水攪拌成米湯,然後讓它澄清去雜和倒掉上層的清水,取出晾幹,最後再加工成一粒一粒的“大米”。這就是我們通常在市場上見到的“西米”。

“西米”不僅是當地土著居民的重要糧食,同時還是紡織工業的上漿原料等。

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對木本糧油的基因工程轉移很感興趣,其目的是探討能否育成像米樹、麵包樹等植物的超高產新品種,盡管這種想法在目前可能還不現實,但這對揭開米樹之謎注入了新的希望。

水田香稻之謎

在我國海拔1200多米的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悅來鄉寺院村土家山寨,有5塊令人驚奇的水田,它能使普通水稻變成香稻,就好像這塊土地有“特異功能”那樣。

這5塊水田的麵積相當於2畝地,它位於寺院村數百畝梯田之中。從外貌上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事實上,它卻和周圍數十畝同耕、同種、同管理的稻穀大不一樣,生長在這5塊水田裏的水稻,總是長出香稻來,而別的地方就不能。

人們感到奇怪,就做了試驗,變換過水稻種子,但是,無論你怎樣變換,它都能產出香稻,不論遇上多大的旱災或者其他的自然災害,它都不受影響,照樣收獲,香稻的氣味也絲毫不減,米的顏色和質量也不會變化。

這5塊水田經曆了好多年,它的特殊的功能引起人們的驚奇,但至今無人能說清其中的奧妙。

植物種子的壽命

植物種子壽命有長有短,有人說:“隔年陳種,一點無用”。但也有人說:“連種連種,百年可用”。由於植物的種子種類不同,種子的內外結構不同,種子保貯環境不同,對種子壽命影響很大。

生物科學研究證明,含油份高的種子一般壽命短,而表麵堅硬並木質化的種子壽命就長一些。如花生種子,種皮很薄,一動就破,再加上種子易裂和變質,種子隔年發芽率就很低。甘蔗的種子成熟後,呼吸作用仍很旺盛,在高溫通氣的條件下,種子的養份很快被消耗掉,種子當即就失去發芽能力。板栗種子盡管表皮有一層硬殼,由於種子水份較高,如幹燥失水,自然就不會發芽。楊樹種子,在一般通氣條件下隻能活3—4天,但把它藏在密封的瓶子裏,3年仍有發芽率。這就告訴人們,不論什麼植物的種子,隻要在低溫、幹燥、密封的條件下保藏,種子壽命就可延長。這隻能說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不是絕對的,如前麵說到的板栗種子一幹燥就失去活力,不幹燥種子也會變質而同樣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