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菲與婉兒順著沿河街折回,穿過幾條街來到城西,這一帶大多是些清貧之家,所以相較於澹州城別處要顯得落破,街道也要狹窄許多,到處是擺攤的小商販,叫買叫賣之聲此起彼伏,婉兒所知的那家成衣鋪就在這豬尾巴胡同裏。
“大小姐就是這家!”婉兒指著一間名為‘百衣坊’小店鋪說道,百衣坊店麵不大,二十米見方的樣子,店內兩邊牆麵上掛著各式衣裳。做工很是精細看得出裁縫手藝不錯,款式也不差就是布料太過於普通了些,大多是些棉麻布匹,這小店倒也對得起百衣坊這三個字。
屋內一個看上去十七八歲卻盤著婦人發髻的女子正坐在一張小方桌旁埋頭補著衣裳,側麵看上去倒是個清秀的女子,纖纖細手捏著針靈活的上下穿插。
淩菲和婉兒走進來那婦人也沒發現,婉兒輕輕咳嗽一聲,“咳咳,李家嫂子,你丈夫可在屋裏!我家大小姐想來定製些衣裳,你且將手上的活放上一放,快些叫你家男人出來!”
婉兒曾經在這裏來過幾次,平時省吃儉用,一到年關便來這裏添置些新衣裳托人給家中父母弟弟捎回去,這小媳婦名叫柳珍他丈夫姓李叫做李三,外人對她一般喚作柳氏或者李家媳婦,婉兒與她一來二去兩人也相熟。
不過婉兒帶淩菲來此並非是因為與李家媳婦相熟,而是這那李三的手藝確實不錯,據說李三剛剛十三歲便離了家,在澹州府跟著一個老裁縫當了幾年學徒,學得手藝後走南闖北,直到近年存了些銀兩才會來。
李三靠著外人做媒娶了柳珍,小兩口都是節儉之人,雖開著成衣鋪,但是他們卻很少有穿新衣裳,柳氏手中剛剛那縫補的衣衫就是丈夫李三的。
因為李三去過的地方多,在外麵見了世麵,所以衣裳的款式也是集南北之大成,款式繁多做工精細,再加上售得也不貴,很得街坊鄰裏喜愛。夫妻兩做生意都規矩,雖身居小巷,但是口碑不錯,在貧民百姓之中百衣坊名氣很大。
柳氏曾聽婉兒說過,自己是澹州淩家大小姐的貼身丫鬟,雖不識得但聽婉兒一說便明白了淩菲的身份,起身相迎,恭敬的說道:“見過淩大小姐,兩位且先稍坐,我去上茶,順便叫我家三郎出來!”
“李家嫂子無需客氣,叫你丈夫出來即可,讓他看看可否做得出這畫上的衣裳來!”淩菲也不賣關子,直截了當的拿出畫紙給柳氏一瞧。
柳珍雖是婦道人家,眼光卻並不守舊,或許是愛屋及烏跟著丈夫久了,對於美好的新鮮事物並不那麼排斥,看到淩大小姐手中的畫時覺得很新奇,點點頭,“我去叫他出來,我家三郎別的本事沒有,但就是喜歡弄些個稀罕的東西,想必他對此肯定有興致!”
不一會兒,小兩口一起走了出來。
李三臉上帶著憨笑,見到淩菲顯得有些激動,他沒想到自己的小店會迎來如此貴客,那些家境稍好一些的大家閨秀基本不會來他這樣的小店,那些個人穿衣不僅僅是看重樣式,更要氣派高貴。
他一個月的收入也隻有幾十輛銀子,除卻吃喝用度,餘下的錢買不起幾米綾羅綢緞,所以很少有大戶人家的小姐臨門。
“你就是李三吧,我今日來此,是想問你能否照著這畫紙上的衣裳做出來!”淩菲將畫紙遞給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