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兒看到小侄女,就笑著抱過去。
孩子比之前看著漂亮了許多,那眉眼都長開了一些,長的跟麥冬很像。
“嫂子,這大冷天的,你和孩子咋過來了呢。”麥芽兒把吳氏拉到炕上坐了,海棠又端來家裏做的點心和山楂湯上來。
吳氏還是第一次到麥芽兒家來,一看他們家這寬敞的大房子就羨慕的道:“妹子你也算熬出頭了,誰這幾輩子都住不上的大房子,妹子你這算是有福氣啊。”
麥芽兒對吳氏早就沒了當初的看不順眼。隻要她和麥冬過得好,她也沒啥看不慣的。
聞言就是笑笑。
麥冬他們這次來順便帶來了年節禮,兩口子給麥芽兒家的是一大塊牛肉,看著能有五斤左右。說是特意求人從外麵買回來的。
牛這個時代還屬於耕地的主力,一般很少殺,牛肉更是不好買。別看這五斤牛肉,十斤豬肉那都換不來。
另外還有兩身衣裳,是給麥芽兒和餘根生兩口子的,都是嶄新的。針線平整,是吳氏的手藝。還有就是兩壇子酒,還有兩包點心。
東西不少,咋地也得半兩銀子,這還不算那些浪費的功夫。
麥芽兒知道這是上次自己給孩子的禮物夠足,吳氏也算是個有心的人。
那邊張氏也帶來的東西,兩塊布料,都是年輕人的,還有就是山上采的蘑菇啥的也有一大包。麥芽兒情知這是那邊裏正兒子給采的,笑嘻嘻的收下了,還調侃了一句。“嬸子這麼大歲數還親自上山采蘑菇啊。”把個張氏鬧的哭笑不得。
吳氏也不像是當初對麥芽兒那樣刻薄,姑嫂兩人有說有笑的,竟然也談的挺開心的。
快中午的時候,大家夥終於收拾完了一頭豬,就張羅著開始燉殺豬菜吃。
麥芽兒讓人切了幾塊二斤左右的豬肉,都是挑的腰條,這地方的肥肉多,最得莊戶人家喜歡。不像現代那些人喜歡吃豬瘦肉,這的莊戶人家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回豬肉,自然都喜歡有油水的肥肉。
眼瞅著午飯就要做好了,今天的飯是大米白飯和高粱米兩參的,那高粱米放的還少,裏麵又加了小米和紅豆,那飯鍋一掀開離老遠就聞到了米香。
餘根生去把裏正兩口子都請了來。
今天餘家擺了四桌,後院女眷們一桌,前廳餘根生、麥冬、春柱和裏正、王麻子他們這些人一桌,家裏下人們單開了一桌,另外那幾個十歲以下的孩子也單獨開了一桌。
一頓飯大家夥都吃的高興,肉更是管夠了吃。大人們吃的高興,小孩子們更是樂嗬嗬的,狗蛋的小肚子都吃圓了,還特意跑到後院給麥芽兒顯擺。“大娘,我的肚子也大了。”把大家夥給逗的不行。
莊戶人家一般到了冬天農閑的時候都吃兩頓飯,不過麥芽兒家還堅持吃著三頓飯。
吃過了午飯,唐包子兩口子要告辭回去,麥芽兒就把事先準備好的肉給他們拿了一塊,有二斤重。
王麻子、裏正,餘根生也都給拿了一塊肉,都是二斤左右的。
等到張氏和麥冬他們離開的時候也是一樣,不過麥芽兒給麥冬家的多拿了一個豬肘子,給張氏的多拿了一塊豬肉。
“這是幹啥啊?”張氏說啥都不多要。
麥芽兒就笑嘻嘻的道:“村裏裏正沒少照顧我和我哥,這塊勞煩嬸子給他捎回去。”
“啊?”張氏一時沒反應過來,等她看到麥芽兒促狹的笑時就有些掛不住,“你這孩子……。”都不知道說什麼好。
麥芽兒抱著她的胳膊,“嬸子,歲數都大了,可別往後拖了。”意味深長的把張氏送上車,餘根生那邊拿過來兩個包袱。“眼瞅著就過年了,今年芽兒肚子大,年節禮我們就不特意送過去了,這是給你們兩家的。”
麥芽兒給他們準備的也都是布料,都是時新的料子。不過都沒有做成現成的衣裳,倒是給侄女的,麥芽兒特意做了一套紅色的小襖。
送走了麥冬一行人,裏正等人也走了,麥芽兒就張羅著讓韓忠媳婦給餘家老宅那邊送菜送肉的。
“把咱們燉的那殺豬菜裝一大盆。還有那豬肉,砍傷五斤。”麥芽兒張羅著,又讓人把煮好的血腸給拿了一根。就叫來餘田生。“老三,嫂子就不特意跑一趟了,一會兒讓韓忠跟你一起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