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孫太監私行玉璽徐千歲遣將迎差
第七十八回孫太監私行玉璽徐千歲遣將迎差專司國璽擅經權,受賄殘良最可憐。
莫是哲人能逆算,幾令身赴玉樓筵。
再講張居正與陳國舅相議出京之計,張太師道:“隻須國舅告假養病,便可潛身出京。”國舅道:“極妙!領教。”於是飲畢,國舅別了太師,回府而去。太師即備一副金玉玩器,暗暗送與孫鳳。原來那孫鳳掌管團營,乃是萬曆君極寵用之人,命他兼管玉璽,朝內各官俱稱他千歲,他與張居正,國舅陳堂三人結成一黨。當日得了禮物,便把玉璽用了,將假聖旨送還太師。
太師即忙叫過心腹刑部員外郎陳明,吩咐道:“我有旨意一道,差你往荊州,加升孫成為都察禦史,叫他立刻起身。你先到真定地方,等待陳國舅讀了聖旨,將他取斬,一同回來,重重有賞。斷不可泄漏風聲。倘有外人知道,連你性命也難逃。”陳明連聲“不敢”。於是領了假聖旨,即日起程。
再說耳目官海瑞,為了國寶,日夜關心,說道:“我早已差人打聽搜寶之事,怎麼至今沒有回報?”海爺正在憂疑,門公報道:“差人回見。”海爺連忙叫他進來,問道:“你打聽欽差搜寶之事怎的?”差人稟道:“小人到荊州,聞欽差大人取寶進京,孫爺點兵護送。如今約略將近就到。故此小人先趕回來,報與大人聞知。”海爺聞言大喜,重賞差人。就打轎來到徐府,將手本投進。徐爺吩咐:“請進。”
海瑞直進大廳,打拱道:“千歲在上,耳目官海瑞叩見。”徐爺道:“豈敢!請坐。”海爺道:“千歲在上,海瑞安敢有座?”徐爺道:“那有不坐之理。”海爺告坐。坐下茶罷,徐爺道:“老先生光降,有何見教?”海爺道:“千歲,隻因欽差前番搜國寶,被強盜劫去,此番又搜出國寶,離此尚遠,恐怕又有強人搶奪,特求千歲差人前去接寶,才無疏虞。”千歲道:“領教!”吩咐排酒。海爺道:“不消,就此告辭。還有書信一封,相煩貴差付與欽差陳三枚。”千歲接了書。海瑞即時辭出。
徐爺即刻就傳堂官道:“差你帶領家將二百名,各帶軍器速速出京,隨路接應國寶。如有強人搶奪,就便殺了,護送來京,重重有賞。若有誤事,取罪不小。外有海爺書信一封,寄與陳三枚欽差大人,不可有誤。”堂官接了書信,忙去收拾,點齊能征慣戰家將,即刻出城而去。
欽差兩大人行至中途,便換小船,照管寶貝。約略離京隻有三四十裏,岸上來了張府家人搶寶。看見前麵有官船搖來,便大叫道:“前麵可是欽差搜寶的船嗎?”船上應聲道:“正是!”岸上張府家人道:“既是欽差,海爺差我們前來接應國寶,吩咐一路護送的官兵盡退回去,不必護送了。”那船上的家人,聞說是海爺吩咐的話,便連忙叫護送官兵:“你們退回,不必護送了。”那官兵恨不得叫他們回去,便答應一聲,即刻散去了。
船上家人見官兵退去,便來至小船,入見陳、周二位大人道:“啟爺:有海老爺差來接國寶了,小人已吩咐護送官兵,各回汛地去了。”陳爺道:“海老爺有書麼?”眾人道:“沒有。”陳三枚就對周元表道:“年兄,此事有些可疑。”周爺道:“年兄慮得不差。既是海爺差來接寶,怎的沒有書信通知?如是,是假的。家人,你過去吩咐接寶眾人,叫他遠見跟隨,不許迫近寶船。”家人領命,即出船頭吩咐。張府家人要等到空野處下手,也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