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版 說 明(1 / 1)

出 版 說 明

《曆代興衰演義》原名《綱鑒演義》,又稱《二十四史通俗演義》,係清人呂撫(字安世,號逸亭,浙江新昌人),根據著名史書《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間補以他傳,采擷曆朝重要曆史人物和事件,貫串君王更迭、興衰廢敗經過,聯綴敷演編纂而成。敘事起自神話時代盤古氏開天辟地,終於明朝衰亡、清軍入關創建清王朝(即本書第三十八回),書後並附有各朝皇帝年號以及曆朝物產、異事、風俗、天災等(共六回)。有光緒十六年(1890)上海廣百宋齋石印本,宣統元年(1905)上海章福記書局石印本,民國11年(1922)天津大中華商報剪集本等,書名改為《精訂中國曆代興亡綱鑒通俗演義》。蔡東藩的《中華全史演義》也是根據呂氏原書編寫,內容改動較大。民國15年(1926)上海錦章書局出版俞文淵繕校的《精訂二十六史通俗演義》,對呂氏原書有所刪削,又續寫到民初軍閥混戰時代的1924年。由於這部曆史小說成書早,且內容較雜,所以後世不斷對它進行刪補,版本很多。本書是根據《精訂綱鑒二十六史通俗演義》整理的。

本書所敘曆史故事,時間跨度長達數千年。由於作者“撮其要,記其事”,將“聖君明王,忠奸淑慝,總其大綱,采集成編”,並且“其中本原,悉遵正史”,把幾千年改朝換代的曆史和浩瀚史籍中的曆史事件,提煉壓縮在一部幾十萬字的書中,讀後仍使人感到故事連貫,結構緊湊,沒有情節鬆散、斷續或虛假的感覺。書中對各時期一些有影響的重大曆史事件,如武王伐紂,秦滅六國,楚漢相爭,以及曆朝帝王開基立國、昏君佞臣亂政禍民,均擇其重點作了詳細、生動的鋪敘;嶽飛抗金、闖王進京、義和團抵禦外侮,以及曆代重要農民起義運動,亦作了繁簡不同的描述。但由於時代限製,作品觀點陳舊,書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妥的地方。但這無損於原書的價值。實事求是地說,該書不失為曆朝君王更迭和興廢的簡明曆史演義,也是一部中華民族發展史的簡明通俗讀物。

上述整理工作如有不當,敬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