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規定,域名後綴代表的業務或服務性質如下: .com 用於商業性的機構或公司; .net 用於從事 Internet 相關的網絡服務的機構或公司; .org 用於非盈利的組織、團體;個人通常用 .com 。
域名由各國文字的特定字符集、英文字母、數字及“ - ” ( 即連字符或減號 ) 任意組合而成 , 但開頭及結尾均不能含有“ - ”。 域名中字母不分大小寫。域名最長可達 67 個字節 ( 包括後綴 .com 、 .net 、 .org 等 ) 。例如 : your-name.com 即是一個合格的域名 , 而 www.your-name.com 是域名 your-name.com 下名為 www 的主機名。
域名在網站開通前必須要備案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規定:為規範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根據國務院令第292號《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及信息產業部令第33號《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規定,國家對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實行許可製度,對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實行備案製度。未取得許可或未履行備案手續的,不得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否則屬於違法行為。 有關部門要求,網站接入者必須履行“先備案,後開通”的原則,否則將對接入者一並處罰。為了您的網站的正常運營,保護您自身的合法權益,請立即提交網站備案申請(www.miibeian.gov.cn),備案不會收取任何費用。
中小學生使用互聯網的特征
上網地點
58.8%的中小學生用戶在家裏上網,31.5%的用戶在親戚朋友家上網,在網吧、咖啡廳或電子遊戲廳上網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辦公室上網的占15.0%,在學校上網的占10.8%。
上網時間和對上網時間的滿意度估計
中小學生用戶平均每周上網時間212分鍾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約30分鍾左右。37.0%的用戶認為自己上網時間“正好”,認為“比較多還能滿足”的用戶占12.0%,認為“太多了”的僅為0.7%。31.7%的用戶認為“比較少”,18.5%的中小學生用戶認為“太少了”。也就是說,50%的中小學生用戶對上網時間並不滿足。
互聯網功能的使用
玩遊戲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發電子郵件占48.6%;下載儲存網頁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訂閱新聞占21,9%;網絡電話占14.7%;網上尋呼占14.3%;製作和更新個人網頁占12.6%;上傳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務器占2.3%。
用戶和非用戶對互聯網的需求
用戶選擇“獲得更多的新聞”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為3.81(滿分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滿足個人愛好”為3.74;“提高課程的學習效率”為3.71;“課外學習和研究有興趣的問題”為3.67;“結交新朋友”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為2.8l。
中小學生使用互聯網的標準
遠離黃色、暴力的網絡
電腦網絡對中小學生心理發展及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雙重的,有消極影響更有積極影響,關鍵在於學校、家庭、社會如何進一步發揮電腦網絡積極的心理效應,控製和減少其消極作用,這是麵臨的一個全新課題。我們根據調查的數據和結果提出如下建議:
遵守網絡道德規範,養成上網的良好習慣
中小學生不要沉浸於網上聊天、遊戲等虛擬世界,不瀏覽、製作、轉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謾罵語言聊天,不輕易和不曾相識的網友約會,盡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學習生活有益的東西,並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製力;在上網之前,最好能擬個小計劃,把要做的事情先寫下來,一件一件地去做。中小學生要在學校和家長的教育下,在感性與理性認識相結合中學會五個拒絕:一是拒絕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絕網絡侵害;三是拒絕不良癖好、不良行為;四是拒絕黃色、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絕進入未成年人不應該進入的網吧。總之,中小學生要自覺遵守互聯網道德規範,自覺抵製不良網絡信息的侵蝕。
正確引導中小學生使用互聯網
家長要積極主動關心孩子,正確引導上網
作為家長一定要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避免學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況下私自去網吧上網。另外部分中小學生往往在家中使用互聯網,家長應該對網絡有一定的認識,要正確引導孩子上網的目的,同時也要關心孩子到底看些什麼,學到了什麼,並且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交流、成長。心理谘詢實踐表明,許多家庭教育失敗的原因,就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家長與孩子上網,可以提供兩代人交往探討的話題,共同上網,查找信息,評論是非這就是一個實施家庭教育的好機會。家長要有超前意識,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各方麵的修養和能力,爭取成為自己子女最佩服的人。加強對孩子上網監管,更是每個家長責無旁貸的事情,嚴格控製孩子的上網內容、上網時間,隻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既借助網絡幫助中小學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負麵影響。同時父母應該加大對孩子的網絡安全教育,加強與學校的信息溝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網吧登陸不良網站,以免受到網絡侵害或引發違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