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12歲留美的鐵路工程師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誠,廣東省,南海縣人,祖籍江西婺源縣,他曾主持修建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創辦中華工程師學會並出任首任會長。
1861年,詹天佑出生在廣東南海縣的一個小鄉村。父親詹興洪,祖籍安徽婺源縣(今屬江西省),出身儒商世家,很有才學,居廣東經商茶葉。鴉片戰爭爆發後,茶行破產,遷居南海縣務農。
詹天佑,字眷誠,是詹家的長子,他小時候就喜歡玩弄機件。
有一天,詹天佑忽然對家中的西洋鬧鍾產生了興趣,他想,這東西為什麼能滴嗒滴嗒走個不停呢?為什麼一到點鈴就響呢?趁家裏人不在,他決定打開這個匣子,看看其中的奧秘。
於是,詹天佑把鬧鍾搬到地板上,用螺絲刀把零件一個一個拆開,並按順序把它們整整齊齊地放在地板上。
他一邊拆,一邊想,這個零件有什麼用處,那個零件是怎樣裝上去的。就這樣,他一直把整座鍾拆到不能拆為止。然後,又憑著自己的記憶把所有的零件裝起來。
就這樣一直忙到天黑,他居然把鬧鍾裝好了。當然,他從此弄懂了鬧鍾的基本原理和結構。
1872年,12歲的詹天佑經過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考取留美幼童班,到美國求學,寄宿在房東傑克家,傑克大叔又對他非常關照。
一天傍晚,幾個同學在傑克的客廳裏為一個花瓷瓶爭論不休。
家庭條件優越的英國學生克萊恩固執地說:“這麼細的質地,這麼漂亮的花紋,必定是英國製造的。”
“不對,這是中國製造的。”一位女同學說。
克萊恩雖然年齡小,卻因受環境和家庭的影響,對中國抱有很深的偏見。他嚷道:
“中國這麼貧窮落後的國家,根本製不出這樣精美的瓷器,殺了我的頭我也不信。”
同學們請詹天佑來鑒定。詹天佑麵對克萊恩,半是嘲諷半是玩笑地說:
“你是該殺頭了!”他拿起花瓶翻過來,指著瓶底說:
“這是中國明代的瓷器,燒製時間約在17世紀中葉,有款為證。”
同學爭相傳看花瓶瓶底的燒製時間,點頭稱是。
當花瓶傳到克萊恩時,他不屑一顧地推開,武斷地說:
“這是印度文。”
同學們哄堂大笑。詹天佑笑得前俯後仰,並大聲說:
“克萊恩,你真偉大,能將中國漢字念成印度文嗎?”
克萊恩有點惱羞成怒,講話更尖刻了。他說:
“中國的男人抽大煙,女人裹小腳,比印度還落後。在我們英國,中國人和黑鬼—樣,愚蠢、懶惰……”
詹天佑被克萊恩的話語激怒了,他捏緊拳頭,在克萊恩的眼前晃了晃,生氣地說:
“你——你敢再說!”
克萊恩仗著他人高體壯,罵不絕口:
“中國人懶惰、愚蠢!”
詹天佑忍無可忍,揮去一拳,克萊恩被這一拳打得踉踉蹌蹌,後退了幾步。然後,兩人糾纏在一起,在地毯上滾作一團。
從未見過這種場麵的女同學被嚇得躲在客廳一角。
這時,房東傑克大叔走了出來。剛才客廳的爭吵他已經聽見。老傑克拿起花瓶,不緊不慢地說:
“這個花瓶是30年我從中國帶回來的。中國是遠東最古老的,也是最大的國家,她的人民勤勞勇敢。”
詹天佑聽著傑克的話,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他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朝老傑克連連鞠躬,不停地說:
“謝謝您,謝謝您!”
1881年,詹天佑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雪菲爾理學院土木工程係,並獲得學士學位。同年他學成回國,並負責建造中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