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希德

——童年寂寞的女科學家

謝希德,福建省泉州人,我國著名的女科學家。

謝希德出生在福建泉州,從小與祖母相依為命,母親在她4歲時便重病身亡,父親去美國留學。

童年時的謝希德,渴望學習知識,為此,在福建泉州城內的一所女子小學校內,常常看到瘦弱的謝希德踮起腳尖、趴在窗外窺視教室內姐姐們讀書的情景,神情是那麼的專注,直到她祖母找來,把她帶回家去。

一路上,祖母責怪她不該獨自離家上這兒來。“我也要上學念書。”謝希德央求地說。“我不知對你講過多少回了,你年紀太小,還不能上學。”祖母心裏有些煩,認為孫女兒太淘氣,不聽話。

謝希德也不示弱,蠻有理地說:“爸爸不是到國外念書去了嗎?說是念了書可以懂得很多很多。你還告訴我,媽媽患病時還在廈門念書。為什麼我不能念書?”

祖母聽孫女兒這麼說,口氣變軟了:“好孩子,你當然也要念書的,但得等你再長大一點。你現在歲數太小,學校不能收你入學。”

謝希德的童年生活很寂寞,祖母對孩子的飲食忌諱又多,不讓喝牛奶,因為牛奶易上火;肉要少吃,怕肉類不消化,這使謝希德幼年的體質就比較虛弱。她沒能受到父母的愛撫,然而母親的好學、父親的勤奮,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染上一層朦朧的意識,那就是對知識的渴望成為她終生的追求。

謝希德的父親學成歸國,被燕京大學物理係聘為教授,謝希德和祖母也就隨之住進了燕園。

在這個學術氣氛濃厚的環境裏,如魚得水的謝希德已是子弟小學的一名小學生了,而且是年年成績名列前茅、品學兼優的優等生。

繼母很關心她的學習,每當她談女兒的少年時代,總愛誇耀說:

“別人家的孩子總是要吃要穿,纏著父母要玩具,我家希德除了按時完成作業以外,總是纏著我,要我給她布置作業或教一點東西,她從小對知識的追求就是如此強烈。”

父親的書房是謝希德最愛逗留的地方,書櫃裏的書是那樣地吸引著她,不管看得懂還是看不懂,她都愛翻開來看一看,讀一讀。

時間久了,她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求知的興趣也越來越濃,父親的書櫥她再熟悉不過了。

有一次她父親出差在外打來了一份電報,當時電報局沒有翻譯電報字碼的業務,得由收報人自己去譯,所以很多家庭都有一本電報明碼檢字的小冊子,以備不時之需。

祖母為找明碼焦急萬分之時,小小的謝希德卻輕而易舉地從一大堆書中找了出來,喜得祖母誇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