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疑陣”讓老、小神仙也無奈(1)(1 / 1)

4. “疑陣”讓老、小神仙也無奈

這中間,張良基等指揮員想到了一個人——中國步法追蹤術的創始人馬玉林。馬玉林是中國公安界科學偵破的先驅。因為創立了實用的足跡分析技術,他可以通過腳印科學地判斷嫌疑人的年齡、身高、體重、性別等,多次據此破獲重大案件。在公安界內部人送一外號“馬神仙”。

有位朋友提供了一個馬神仙的小案例:“有一年我老家的煤礦發生了一起電纜盜竊案,當時公安機關就把馬神仙給請來了,老人家那時就已70多歲了,名聲在外。他來到煤礦以後先是看了案發地點的現場,後又把丟電纜的工廠所有工人的腳印看了一遍,看完之後讓其中的一個人當他麵剪電纜,那個人用右手去剪電纜,剪完後馬老盯著他的眼睛說你用左手剪,那人遂用左手剪,剪完後馬老看了一眼電纜的痕跡判定就是他了。在這次案件的偵破中馬老不光看了腳印,還觀察了案犯剪斷電纜的痕跡,而且他推斷出了案犯在實施犯罪的時候就是用左手作案的。”

張良基認為,“飛毛腿”雖然跑得快,到底不是鳥。隻要他著地,就得有腳印。有腳印,馬神仙就有下手的機會。偵破“飛毛腿”一案的時候,馬神仙年事已高,足跡跟蹤的工作,交給了馬神仙的弟子孫忠升。孫忠升深得馬神仙的真傳,屢破奇案,他給偵察員們講述的案例和分析方法令人大開眼界。孫忠升的現場表演更加精彩,例如,軍人、農民、司機腳落地的時候,足跡重心的部位明顯不同。所以,讓偵察員們隨意收集來腳印,孫從足跡中不同部位的深淺,竟然可以判斷出嫌疑人的職業來。這一套技術,讓偵察員們十分佩服,直呼孫忠升為“小神仙”。孫忠升的到來,為案件的偵破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值得一提的是,孫忠升的愛人李鬆枝也是警察,是北京市公安係統的打扒模範。問題是,由於知道警方在抓他,“飛毛腿”作案後,很注意清理痕跡。此前和“飛毛腿”遭遇的案子,飛毛腿活動的地方,不是在水田裏,就是在柏油路上,始終不能取得其清晰的足跡。

功夫不負苦心人,機會終於來了。孫忠升加入案件偵破之後,1976年冬天的一個深夜,蹲守的肖偉民小組和“飛毛腿”對上了頭。

據老孫回憶,肖偉民報告和“飛毛腿”的遭遇是在半夜兩三點鍾,雙方打了對頭以後,老奸巨猾的“飛毛腿”掉頭就跑。警方喊話無效後發現對方正在逃跑,於是開始追趕,因為天色太黑,而且地形複雜,這次追擊又以失敗告終。

由於時在隆冬,地麵堅硬,對案犯的追蹤十分困難。但是,天亮以後,肖偉民帶著兩個隊員,根據案犯留下的細微痕跡,耐心地尋蹤追跡,還是準確地跟出了兩公裏之遠,到達了雙橋火車站東300米,一個叫做顯寧侯村的小村子旁邊。追在這裏,肖偉民忽然笑了。幾天以前下了一場雪,由於風向的原因,顯寧侯村周圍有些地方積雪仍未融化,還有一到兩厘米厚的殘雪。在積雪上,赫然出現了案犯的足跡!

“叫小神仙來。”肖偉民一麵小心地把這些足跡保護起來,一麵有些得意地呼叫指揮部。“小神仙”孫忠升立即趕到,對案犯的足跡開始進行分析。意料不到的結果出現了:此人,從步幅看,身高應該在一米五零到一米九零之間——這就完全沒有了參照價值,要知道平時孫忠升判斷一個人的身高,最多隻有兩公分的差異;此人,從步法的深度看,應該是一個肉球一樣的胖子,但這與受害者形容的嫌疑人完全對不上號,肖偉民等偵察員更是完全不同意:“要是個大胖子,我們早就追上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