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形勢下的工會工作
1黨的十七大對工會工作的新要求
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標誌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國經濟將又快又好地發展,民生狀況將明顯地得到改善,民主政治環境將更加清明。所有這些,對工會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任務將更加繁重
十七大提出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充分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工會作為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應該而且必須迅速行動起來,動員和組織職工積極投入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偉大實踐中去,為完成十七大提出的宏偉目標做出工會組織應有的貢獻。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任務將更加艱巨
十七大為改善民生狀況,促進社會和諧提出了許多新的決策和措施。工會作為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應該而且必須突出維護職能,圍繞增加職工收入,保障職工勞動經濟權益等重點工作,在簽訂集體合同、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強化民主管理等方麵力爭新的突破,為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做出不懈的努力。
對工會幹部的素質要求將更加嚴格
十七大以後工會麵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迫切要求工會幹部提高素質。工會幹部作為職工之友,應該而且必須把提高自身素質放到一個新的高度。無論是參與經濟建設,還是維護職工權益,或是組織動員群眾,都需要工會幹部學習業務知識,增強工作能力,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
十七大為工會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工會工作要做到以下三個“第一”:
把發展當作“第一要務”
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我國新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鄧小平同誌說過“改革和開放是手段,目標是分三步走發展我們的經濟”,“我們的路線是發展的路線”。黨的路線提出的實行改革開放,歸根到底是要“把中國發展起來”。在原來貧窮落後的基礎上,依次實現溫飽、小康、中等發達、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工會組織就是要始終堅持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就是要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的作用,緊緊圍繞發展這個黨的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保護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廣大職工自覺站在改革發展的前列,增強主人翁意識,煥發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的創造力和勞動熱情,立足本職崗位,創造一流業績,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與此同時,緊密團結全體工人階級,切實維護職工隊伍和改革發展大局的穩定。
把維護當作“第一職責”
黨的十七大報告高度關注民生問題。報告提出“加強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要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更好地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等。報告傳遞的信息就是“民生問題不是靠純經濟可以解決的,關鍵是利益保障”,不僅要“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而且要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權益訴求、社會安全、生態環境和精神滿足等等。工會組織是職工的“娘家”,工會幹部是職工的代言人,民生問題就是職工的經濟權益問題。工會作為黨聯係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履行黨和職工群眾賦予的維護職責方麵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各級工會組織要緊密結合工會工作實際,深入研究工會如何在協調勞動關係和社會利益關係、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等方麵充分發揮作用的新課題。要堅持以發展和諧勞動關係為主線,以職工群眾勞動經濟權益的實現和保障為重點,進一步建立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製和工會維權幫扶機製,把維護廣大職工的經濟權益的工作落到實處。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作為製定政策的考量依據,著力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不斷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到發展為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把素質當作“第一需要”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著力建設高素質的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工會工作也是黨的重要工作,工會幹部是職工群眾信賴的突出代表,也是黨的得力幹將。因此,要做好新時期的工會工作,需要一支黨和群眾都信得過、靠得住的高素質的工會幹部隊伍。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工會幹部,既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還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隻有準確地把握黨的法律政策方針、又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和較強的群眾工作能力,才能當好一名稱職的工會幹部。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它內容豐富,理論係統,指導性強,對工會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各級工會幹部一定要勤於學習,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和內涵,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工作,並付諸實踐,切實增強和提高領導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進一步改進作風,提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要勤於思考,勇於開拓,善於創新,找準十七大精神與工會工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將十七大精神充分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不斷推進工會工作上新台階。
2認真貫徹工會十五大的會議精神
中國工會十五大是在我們國家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曆史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是全國億萬職工和廣大工會幹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這次大會的勝利召開,對於各級工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團結動員廣大職工,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努力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王兆國同誌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站在時代和曆史的高度,科學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工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過的奮鬥曆程、工會十四大以來五年中所取得的成績和工會工作的基本經驗,進一步闡明了工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重要思想和根本要求,全麵分析了中國工會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麵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明確提出了中國工會在今後五年的目標任務和推進各方麵工作的思路,對中國工會今後一個時期的各項工作作出了全麵部署。這是一個體現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幹部意願、反映廣大職工心聲的報告,是一篇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報告,是中國工會的重要文獻。
(1)工會十五大報告繼往開來,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五年來中國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不平凡曆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新的曆史時期。報告全麵回顧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工人階級走過的波瀾壯闊的奮鬥曆程,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強調中國工人階級不愧為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和我們國家的領導階級,不愧為我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不愧為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報告係統概括了中國工會緊緊圍繞黨在各個曆史時期的中心任務作出的重要貢獻,強調中國工會作為黨聯係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作為職工群眾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已經發揮並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報告高度評價了工會十四大以來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幹部所做的大量工作,並用較多筆墨,科學總結了工會工作的基本經驗。這些經驗反映了工會工作的特點和規律,也是做好新世紀新階段工會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2)工會十五大報告強調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全力推進工會改革建設。黨的十七大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就能夠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最大限度地激發全國人民的發展熱情和創造力,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正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是新世紀新階段全國全黨繼續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是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根本指導方針,也是工會工作的根本指針。當前,擺在中國工會麵前的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工會發展道路,使工會工作進一步適應時代發展和新的實踐要求,開創新的局麵。
(3)工會十五大報告明確了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工會工作的目標任務,是中國工會在新的曆史階段的行動綱領。黨的十七大根據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內形勢的新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的新發展和廣大群眾的新期待,對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了全麵部署。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要求工會工作乘勢而上,工會十五大報告深刻分析了工會工作麵臨的機遇和挑戰,明確提出了今後五年工會工作的目標任務。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充分發揮工會組織職工、引導職工、服務職工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作用,在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創建新業績,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做出新努力,在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中發展新麵貌,在實現共建共享和諧社會中邁出新步伐,在加強自身改革建設中實現新突破,團結億萬職工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努力奮鬥。
圍繞這些目標任務,工會十五大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工會工作五個方麵的主要任務。完成工會十五大提出的目標任務,就是要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實現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努力,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工會十五大提出的目標任務,與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目標是一致的,必將對工會工作產生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各級工會要認真貫徹工會十五大精神,為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麵做出新的貢獻。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基本內涵
工會十五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基本內涵進行了闡述,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和時代特征。
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工會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領導核心,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工會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因此,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必須進一步提高工會接受黨的領導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黨對工會的要求和職工群眾對工會的要求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貫徹黨的主張和反映職工的願望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變成廣大職工的自覺行動。
堅持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
在社會主義中國,工人階級是國家的領導階級,是中國共產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的根本力量,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力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必須在依靠主力軍、建設主力軍、發展主力軍方麵發揮獨特優勢的作用,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隻有工人階級主力軍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才能使工會組織在改革、發展和穩定中發揮重要作用。
堅持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是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其性質決定了既要全麵履行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的社會職能,又要突出維護職能。切實表達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為職工群眾服務是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工會必須依法始終把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作為自己的基本職責。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關心職工群眾的疾苦,傾聽職工群眾的呼聲,反映職工群眾的意願,解決職工群眾的困難。要始終保持黨與職工群眾的血肉聯係,切實維護職工的勞動經濟權益。地維護職工的民主政治權利、精神文化需求和社會權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基本職責。要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把維護職工的權益貫穿於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積極參與、大力幫扶的全過程。
堅持維護工人階級團結和工會組織統一
堅持工人階級的團結和統一,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工會隻有最廣泛地把職工群眾組織到工會中來,始終維護工人階級的團結和統一,才能夠承擔起光榮的曆史使命和重大責任。在我國社會多樣性發展的條件下,隻有把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和擴大工會工作覆蓋麵統一到加強組織建設、提高綜合過程中,才能夠不斷增強工人階級隊伍的整體力量,更好地體現中國工會的特點和優勢。
堅持工會對外方針
堅持獨立自主、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加強合作、增進友誼的工會對外方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必須按照國家外交的總體部署和方略,在國際工運事務中堅持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隻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樹立中國和中國工會的國際形象,擴大中國工會的國際影響。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任重道遠
麵對工會不斷遇到的大量新情況新問題,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必須不斷擴大工會覆蓋麵、增強凝聚力,必須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才能夠使工會工作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基本要求
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一定要牢牢把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基本要求,立足國情會情、把握時代特點,遵循客觀規律、堅持正確方向。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最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各級工會組織和工會幹部要自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指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始終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堅定,確保工會工作沿著正確方向繼續前進。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工會工作的始終,落實到每一項具體工作中去,引導廣大職工進一步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①要把握發展這個第一要義,圍繞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組織動員職工投身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曆史起點上。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紀三大曆史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始終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各級工會要站在黨和國家大局的高度,按照中央部署,著眼好字優先,立足工會優勢,圍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廣泛開展“當好主力軍、建功‘十一五’、和諧奔小康”競賽活動,紮實推進創建“工人先鋒號”活動,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作出積極努力。要組織職工群眾積極參與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在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振興裝備製造業、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勇挑重擔,在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實現東部率先發展等方麵大顯身手,為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多作貢獻。要組織職工群眾參與經濟技術創新工程,開展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等活動,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智慧。要組織職工群眾開展“我為節能減排作貢獻”等活動,積極培育生態文明觀念,增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意識,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參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推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②要堅持以職工為本,尊重職工主體地位,維護職工權益,促進職工全麵發展。各級工會要發揮工會組織貼近基層,貼近職工的優勢,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完善服務手段,拓展服務領域,形成服務體係,努力把以人為本、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要求進一步落實到工會工作中去。要大力實施送溫暖工程,發揮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作用,廣泛開展金秋助學活動,著力做好服務下崗失業人員、生活困難職工和農民工的工作。要積極推動解決好職工反映強烈的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拖欠工資等問題,保障職工基本生活,為職工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送到職工的心坎上。要認真貫徹“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推動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製,建立健全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製,深入開展創建勞動關係和諧企業活動,以勞動關係和諧促進企業和諧,以職工隊伍穩定促進社會穩定。
③要按照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探索和把握工會工作發展的基本規律,建立健全工會工作長效機製。各級工會要深刻認識中國工會所處的曆史方位,準確把握新的時代特征和國內外形勢,深刻理解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對工會提出的新任務,全麵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給職工隊伍帶來的新變化新特點,給勞動關係帶來的新課題新矛盾,深入探索新的曆史條件下工會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比如,隨著黨的執政方式的改進、政府管理職能的轉變,工會工作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對工會如何適應社會管理體製的建設和創新,建立健全工會團結動員、聯係服務和協同參與的工作機製提出了新的課題;隨著產業結構、所有製結構和職工隊伍結構的變化,工會工作的領域、內容、對象大大拓寬,對工會如何進一步創新工作格局、完善維權機製、擴大覆蓋麵、增強凝聚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經濟轉軌、社會轉型,職工的勞動就業方式、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需求出現了新的變化,對工會如何進一步改進工作方式方法、轉變運行機製,實現工會工作的群眾化、民主化、法製化,以更好地組織職工、動員職工、依靠職工、服務職工提出了新的任務。又如,現在我國工人階級隊伍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包括廣大知識分子在內的,由各種所有製企業、各種機關事業單位的全體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構成的統一整體,要求工會既要尊重和鼓勵生產與服務一線的勞動價值,又要尊重和鼓勵從事技術、管理、資本運作等高度複雜的勞動價值;既要維護好一線產業工人、體力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要維護高學曆、高職稱、高收入職工群體的合法權益;既要充分認識職工群眾是改革的支持者、參與者與受益者,旗幟鮮明地引導職工理解、支持、參與改革,也要看到確實有部分職工的生產生活遇到了暫時的困難,要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隨著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推進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需要我們深入研究作為工人階級新成員的農民工問題,等等。對於工會工作發展的這些特點和規律,我們必須深入探索,努力建立起既符合實際、又長期有效的工作機製,推動工會工作不斷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