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那天上午,我和廖琪、詹秀敏去拜見吳南生同誌,談寫作創建經濟特區回憶錄問題。詹秀敏特意把花城出版社新近再版的莫言中篇代表作《紅高粱》送給吳南生同誌。於是談起莫言。我隨口說起,最近我和研究生們正在做莫言研究項目,即將於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看穿莫言》。詹秀敏便說:給我們做一本如何?我說當然可以。詹秀敏即興而出,書名便叫《為什麼是莫言》。我以為很好,必須回答莫言為什麼在此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問題。

為什麼是莫言,而不是其他中國作家?

當天下午,赴清遠參與“筆架山下的吟唱——清遠中青年作家研討會”。會中,又有了一些關於中國文學的啟發。晚上趕回廣州,即把全書構想理順。次日上午7時,我把參與撰寫《看穿莫言》的十位研究生(全是女將)召集到辦公室。分配選題,並對選題逐一講解、辨難釋疑,然後開始了這本《為什麼是莫言》的撰寫。我的研究生們剛剛做完《看穿莫言》,正在做《中國知青文學史教程》項目,個個都處於研究工作的亢奮中,自然也疲憊不堪,但她們早已習慣我的高壓。

莫言的小說,充滿著奇詭的想象和象征,是需要精讀細讀,方能悟出遍布全書的隱喻暗喻戲謔反諷的。人物所處的環境及性格,經莫言的藝術處理,而從現實墜入非現實的內心景象,一種充滿神秘的卻與現實緊密相關的幻想,由現實行為的殘酷性和虛幻性所造成的魔幻現象,其實是人與現實關係的重要部分,表現了人在現實世界的另一種內心的與靈魂相關的風景與意象,是現實的一種折射。把握了這一點,也就捕捉到莫言小說通向諾貝爾文學獎的契機。我們必須從對莫言小說的精細分析與心得中去回答這個問題。問題回答得如何?盼望讀者諸君與專家學者做出批評。

全書由郭小東統籌、統稿,顏少菊負責編輯工作。參與本書撰寫的作者如下:依章節序列為:何騰飛、孫利迎、張靈英、曹彬彬、姬婧瑛、薛詩倩、惠黎平、吳曉敏、顏少菊、陽雨薇。

感謝本書策劃人花城出版社社長詹秀敏和責編們的辛勤勞動。

郭小東2012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