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05(1 / 1)

大雪 第五章 黃教授的故鄉行

黃文明教授的故鄉之行,外表上是風光的,總體上是愉快的。如果不是一個細節出了差錯,那就是徹頭徹尾的快樂了。那個細節像一根釘子釘在他的心中,揮之不去。

故鄉之行緣於母校史校長的邀請。史校長與黃文明是中學同學。當年,黃文明是曆史課代表,史校長是語文課代表。高考兩人分數差不多,一個讀了曆史係,一個讀了中文係。所不同的是,大學畢業後,黃文明留校任教,史校長回母校當教師。

當史老師成為史主任成為史校長的時候,黃文明也從助教變成了教授、博士生導師、宋史研究專家。史校長適逢教育的春天,常常籌劃舉辦轟轟烈烈的教學活動。於是便有了“熱烈歡迎黃文明教授回母校講學”的大幅標語。

黃教授踏進母校時,心情是激動幸福的。黃教授的幸福感不是榮歸故裏、衣錦還鄉的那種。黃教授深知故鄉更需要經濟的騰飛,更需要資金、技術和專利。而他一個研究曆史的書生,百無一用。能夠為故鄉的莘莘學子,能夠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盡上一點兒綿薄之力是他的夙願。今天,老同學史校長給了他講台,給了他機會。

巨大的歡迎橫幅迎風招展,獵獵作響。家鄉的同學、父母官陪同黃教授走進了會場,竟然甘當小學生,坐在下麵聽。

黃教授沒有辜負母校師生的盛情。報告會充分展示了一個曆史學教授的淵博和睿智。黃教授用曆史論現實,用曆史說人生,用曆史談學習,妙語連珠,新人耳目,啟人心智。會場上掌聲陣陣,氣氛熱烈高昂。

差錯出在最後半個小時。按時下流行的台上台下互動的方式,黃教授留半個小時給學生提問。黃教授不可能犯常識性錯誤,不可能回答不出學生的哪怕是刁鑽古怪的問題。相反,對學生爭搶的提問,黃教授應對自如,對答機智。

最後一個問題是特意留給高三文科強化班的曆史課代表的。得知是曆史課代表,黃教授還深情地說他當年也是曆史課代表,風趣地說,現在是新課代表問老課代表。不曾想,新課代表不同凡響。他問老課代表,這麼多年以來,有沒有獨立思考過曆史對現實的真正意義,有沒有質疑過人們通常所認為的曆史的意義和作用?

黃教授心中暗暗一怔。因為這是一個常識,常識是不用懷疑的,因而無須論證,也不需要獨立思考。黃教授從成語“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說開去,引用分析了唐太宗、宋神宗有關借鑒的名言。為了深入淺出,黃教授又習慣性地聯係了現實生活,問題就出在這兒了。

黃教授講了兒子丟手機的事情。

黃教授說他兒子在學校食堂吃飯時,把手機放在了飯桌上,吃完飯,忘了拿,結果丟掉了。兒子如果引以為戒,記住自己的曆史教訓,以後就會避免此類失誤;如果不以為意,就會重蹈覆轍。別人如果引以為戒,就會在他兒子的損失中吸取教訓。

黃教授又舉例說到了他的夫人。

兒子丟手機後不久,夫人與幾個朋友在飯店吃飯。母親們喜歡談論自己的孩子。夫人說兒子粗心,將手機放在食堂的餐桌上忘了拿,結果損失了兩千元。夫人邊說邊做示範動作,從坤包裏拿出手機,放在了餐桌上。結果,飯局結束,回到家才發現手機丟了,又損失了三千元。黃教授說,這叫不汲取他人的曆史教訓。為了增強表達效果,黃教授也從衣袋裏掏出手機,放在講台上,做起了示範動作。

問題的關鍵終於出現了。

黃教授的現身說法如天花亂墜,激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史校長在結束答謝語中又幾次鼓起掌。黃教授暈乎乎的。黃教授大意了,黃教授在簇擁中走出了會場,也和他的兒子、妻子一樣把手機忘掉了。

就在黃教授一行跨出校門之際,剛才提問的曆史課代表氣喘籲籲地趕來了。小夥子很有禮貌地輕聲喊住了黃教授,遞上手機。黃教授一把抓住他的手,連聲道謝。誰知,新曆史課代表雖然輕聲但很堅定地表達了他的觀點。他認為,重蹈曆史覆轍者常常是喜歡曆史富有曆史知識的人。這才是曆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