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奪經(1 / 3)

這三天期間,李器足不出戶,從三本武功要決中挑了幾門手上的絕技修練。雖然這少林七十二絕技不能全練,但李器卻也一一熟記心中,心想不能練,記在心裏見識見識也是好的。

到第四日巳牌時分,李器把三本武功要決還回給已準備出發的師傅鳩摩智,鳩摩智把三本武功要決裝入一隻燦然生光的黃金小箱,又把黃金小箱放入一隻檀木箱子中。李器看了心下歎道:“師傅呀,你雖是出家之人,但生活用度卻豪奢之極,昨日給天龍寺的信封、信箋都是用黃金白玉鑲嵌打造,真他媽的浪費呀。”

鳩摩智裝好後對李器說道:“八戒,帶著此箱隨為師走吧。”

李器拱手道:“是,師傅。”隨後提著檀木箱子跟鳩摩智出門。出了店外,那些隨從早已備好一切。牽著十一匹高頭大馬,馬上備著些箱子包裹。

噶裏布牽過兩匹馬,讓鳩摩智和李器乘騎。鳩摩智上馬後,對隨行的那九個吐蕃大漢嘰哩咕嚕說了句吐蕃話,就縱馬出發。

天龍寺位於點蒼山中嶽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聖寺,但大理百姓叫慣了,都稱之為天龍寺,背負蒼山,麵臨洱水,極占形勝。寺有三塔,建於唐初,大者高二百餘尺,十六級,塔頂有鐵鑄記雲:“大唐貞觀尉遲敬德造。”相傳天龍寺有五寶,三塔為五寶之首。

大理段氏曆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避位為僧,都是在這天龍寺中出家,因此天龍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廟,於全國諸寺之中最是尊榮。每位皇帝出家後,子孫逢他生日,必到寺中朝拜,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獻裝修。寺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規模宏大,構築精麗,即是中原如五台、普陀、九華、峨嵋諸處佛門勝地的名山大寺,亦少有其比,隻是僻處南疆,其名不顯而已。

因為天龍寺距羊苴咩城並不遠,所以一行十一人很快就到了天龍寺外。下馬後,隨行的一個漢子從箱中取出一檀香爐來點燃,很快從爐中散發出一陣柔和的檀香,而鳩摩智和那九個漢子合什開始梵唱起來,聲音悠遠飄揚。後麵的李器掏掏耳朵,提著箱子隨意站著。

過了一會,寺門大開,一個著方丈僧服的老僧穩步行出,後麵跟著兩個小沙彌。老僧合什道:“明王法駕遠來,老衲未克遠迎。明王慈悲。”

鳩摩智親切謙和,彬彬有禮道:“有勞本因方丈相迎,吐蕃山僧鳩摩智不勝之幸。”

本因方丈道:“明王客氣,請明王移駕牟尼堂。”

鳩摩智道:“有勞方丈領路。”

兩名小沙彌在前引路,其後是本因方丈,更後是鳩摩智李器師徒和那九個漢子,由左首瑞鶴門而入,經幌天門、清都瑤台、無無境、三元宮、兜率大士院、雨花院、般若台,來到一條長廊之側。兩名小沙彌躬身分站兩旁,停步不行。鳩摩智師徒等十一人便隨本因方丈沿長廊更向西行,來到幾間屋前。李器見那幾間屋全以鬆木拾成,板門木柱,木料均不去皮,天然質樸,和一路行來所見金碧輝煌的殿堂截然不同,想來就是牟尼堂了。

本因方丈推開板門,說道:“明王請!”

鳩摩智合什道:“得罪!”舉步進了牟尼堂中,隨後板門關上。

李器在外麵無聊的站著,回想起鳩摩智昨晚說過的話,不由得苦笑不已。

原來昨晚鳩摩智自知此次討取劍經的成功性幾乎是為零,可對”六脈神劍”卻又誌在必得。所以授意李器,讓他暗中侍機奪取劍經原本。

一想到這,李器就有無語問蒼天之感:“師傅雖然是個好師傅,但人品卻有點太讓人無語了。看來這下哥和大理段氏的仇是結定了。”隨後又一想:“師傅之所以會變成這樣,慕容博那狗日的也有推波助瀾之嫌,他媽的慕容博,以後別讓哥逮著你,不然到時一定要你好看。”畢竟鳩摩智是自己的授業恩師,所以把此次的不爽全轉嫁到慕容博頭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