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極端北宋化的潘美)(1 / 2)

(極端北宋化的潘美)

上轎子前白晨微微抬頭,楊府對麵的宅子倒是大得很,一看就知道非富即貴,就是不知道是誰在裏麵住。遠遠望去灰瓦高牆,層巒疊嶂,飛簷錯落,彎曲的院牆露出點點的綠色,柳蔭正盛,甚至還能隱隱聽到年輕女子巧笑嫣然。

白晨皺皺眉,低頭進了小轎。

而轎子剛走到門口,對麵宅子的大門也開了,一個中年人慢慢走出了宅子,正是韓國公潘美。

潘美坐進轎子裏,皇上的聖旨也有宣他一起進宮,在放轎簾的時候他恰巧跟楊延昭對了個眼,楊延昭眼裏含冰,潘美隻好尷尬的別開視線。

話說皇上宣旨要他進宮幹嗎,潘美用腳趾頭也能猜的出來。北伐失利,而且是慘敗,要不是李繼隆帶著完整的部隊回來,恐怕大宋的整個大軍都會全軍覆沒。楊繼業戰死在陳家穀口,也是全軍覆沒,隻留下一個楊延昭衝出重圍殺了回來。

此事想必皇上已經有所知曉,這次去紫宸宮絕對是去興師問罪的,至於性命潘美倒是不擔憂,兩朝老臣多少還是有點麵子的,隻是這活罪估計是少不了了。剛看楊延昭的臉色,絕對是不善啊,大大的不善,最好他不要在皇上麵前添油加醋。

潘美撓撓額頭,他打從趙光義這小子一拍桌子開始就知道這北伐絕對沒好事,果不其然就是!可到頭來挨擺子挨批評的還是這些拚死賣命的武將兵卒。俗話說愛民如子,可愛兵不如子又有誰肯真心實意的替你賣命呢?潘美連歎三聲,還是先帝在的時候好啊,每次打仗前都是大手一揮:戰場上的事全權交由大人負責,朕,等著你的好消息!

看看,這氣度,這眼光,這高度!戰場是靈活多變的,趙光義這小子倒好,每次都得來個方略,還得這些武將們親自求來,若按照方略來絕對是慘敗,若不按照方略來,贏了回來也得腦袋搬家!為啥?你抗旨了不殺你殺誰??

潘美繼續撓額頭,趙恒這小子也不怎麼樣,天天在家學《道德經》,道德經是啥?無為而治!一個太子學什麼《道德經》?要是他登了基估計還趕不上趙光義這臭小子,至少趙光義還給個方略,趙恒估計就得給《道德經》了,一人發一本逮著遼人高唱:無為而治,估計還沒張嘴就給一刀從馬背上砍下來!

潘美兀自搖頭,他至今都沒請辭歸鄉的原因就是因為太祖趙匡胤。雖然平定戰亂之後太祖皇帝有做過一些事,但潘美心裏最服氣的還是太祖趙匡胤,而且要不是當時臣服於他的人品和氣度,還有高超的軍事才略,他潘美也不會一直在朝廷裏晃到今天。

“幫朕守好大宋的江山!”

先帝在位時不止一次如此相托,也不止一次像個朋友一樣拉著潘美和曹彬等人一起喝酒暢談,潘美忘不了,上京外太祖皇帝的無限惋惜:燕雲十六州乃朕心頭大患,不如建立封樁庫,等待時機從遼人手裏買回此地。

可趙光義一登基幹了些什麼?潘美皺眉,他一登基就跑到封樁庫看銀子,還煞有其事的問這銀子幾時才能花的完!罷了罷了,既然為人臣子就要盡一個臣子的職責,總是心裏有千般心思,到底還是大宋的臣子。這次楊繼業的死也的確跟他有莫大的關係,楊延昭若想要添油加醋就隨他去吧,他已經做好了受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