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大俠王義雄係列之二 最快的刀(1 / 3)

又是一年上元佳節,開封府內,華燈初上。

李超獨自一人在鬧市街頭閑逛。

城中自十一夜已有燃燈者,至十三則家家燈火通明,照耀如白晝。今日是十五,盛況更是不同往常。

富貴之家,市井店鋪,無不張設,殆以千計,天下繁華,鹹集於此。

全城家家戶戶門內外,掛起了各式彩燈。在街頭巷尾,小孩兒和年輕男女們也拎著提著燈,從十文錢一盞的竹骨魚燈兔兒燈到製作精良、機巧繁複的樓船燈寶蓮燈,應有盡有。

天色漸晚,站在城樓之上,登高四望,隻瞧見滿城的所有街巷,遊動的,靜滯的,團團簇簇,有不計其數的彩燈,雜以煙火爆竹,天上人間,竟是一派五光十色。

開封府的元宵夜,燈火如潮,滿城煙霞。

恰逢良辰美景,誰能閑坐於室,值此賞心悅目,怎不歡呼雀躍!

但看上去李超對這一切卻並沒有多大興致,因為從他的臉上,瞧不出半點喜悅。

他是一個刀客,一等一的刀客。

成為一個一等一的刀客,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要經曆多少次與對手之間的奮力廝殺。

要擊敗對手,隻有憑一個要訣,那就是出手要比對手快!快人一步,是致勝的關鍵。

但李超也有過失手的時候,他左手臂上那道刀疤就是印證。出刀一定要快、準、狠,絕不能給對手以可趁之機,稍有的疏忽往往是致命的。

李超深諳這一點,那是在看到他最好的兄弟慘死在他人的刀下。

一聲鳴響,爆竹升天。

滿天的煙光,火樹銀花,夜幕中七彩的煙花騰空,擾亂了李超的思緒。

燈已千姿萬狀,再配以煙火,燈中景物又收為煙火中景物,天下之看燈者看燈燈外,看煙火煙火外,未有身入燈中,光中,影中,煙中,火中,閃爍變幻,不知其為城中之煙火,亦不知其為煙火中之城也。

李超又想起一年以前陪他心愛的女孩來此看煙花的情景,霓彩般的火光照在她璀璨笑容的臉龐,她歡喜得手舞足蹈。李超曾對那個女孩說過,隻要她能快樂地生活,他就心滿意足了。

遇見一場煙火的表演,用一個輪回的時間。

盡管分開已經快半年了,李超仍不能釋懷,曾經的感情已成過去,又有誰能泰然處之?

今夜,他要去殺一個人。一個值得上五十兩黃金的人。

殺人,也是一個落魄刀客的副業。

但要殺的這個人李超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五十兩黃金雇一等一的刀客殺的這個人,他究竟是怎樣一個厲害人物呢?

他就是名滿天下的大俠——王義雄!

王義雄的柳葉刀法快得幾乎無人能及,尤是那招“柳絮紛飛”,其厲害之極,對手甚至於還未看出刀的起勢,就已經落敗了。

但他卻不常用刀,甚至不用刀,因為能逼他出刀的人,這世上,實在不很多。

李超身為杞縣人,卻用不著“杞人憂天”,因為他的刀法,也是很快的。

在他十幾歲初的時候,偶爾有一個饑寒交迫的僧人前來托缽,李讓他飽餐了一頓。那個僧人很是感激,於是說:“我來自嵩山少林寺,有微薄的技藝,讓我傳授給你吧。”李超很是高興,讓那僧人教他少林功夫,早晚從學。這樣過了三個月李超的武藝就很是精湛了,騰空移時,如猿飛,如鳥落。後來僧人辭謝而去,臨走時丟下一句話,“我的技法都被你學全了。”李超習武進步神速,不單是因他的聰慧,更多的是勤奮。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不僅僅靠天份,還有堅持不懈的勤奮。

後來李超又跟著他叔練刀法,叔打的一手好鐵,也是刀法名家。

才十七歲的時候,李超的刀法在開封府就已經無人匹敵了。那時候他認識了幾個誌同道合的好兄弟,一起喝酒歡歌,相互切磋技藝。

彼此結為異姓兄弟,一共十人,李超排行第十。

年輕人意氣風發,躊躇滿誌,青春的時光總是美好的。

也是短暫的……

他四哥被新鄭猛鬼刀的一幫人圍攻,血灑朱仙鎮街頭,身中百二十多刀。

其他人也因犯事被官府通緝逃亡在外,或厭倦了刀客的生涯另謀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