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雖然沒有峰巒入雲的險峻,卻也連綿百裏,飛瀑曲流,珍禽異獸遍布其間,景色幽深秀麗,聞名天下。
然而令德山聞名於天下的卻不是此間山水,而是位於德山孤峰嶺上的清風閣。
相傳清風閣開山祖師青陽真人雲遊四方,路經此地,見此山聚集濃鬱的靈氣非常適宜修練《清風訣》,當下就於德山孤峰嶺砍伐紫竹,搭建竹廬,朝飲露晚餐霞,在此修真練道。後又於山陰老龍潭降伏興風作浪的上古異獸白玉龍,以其為護教神獸。
青陽收徒甚嚴,門下僅男女弟子各一。男弟子空明,此人生性木訥,不喜多言;女弟子慧如聰穎無比,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對空明情有獨鍾,尤恨空明流水落花不解風情。
此後三百年,青陽道法大成,飛升前叮囑其弟子:“德山乃龍盤之地,我清風一脈據此立派,日後必定興旺,你二人當盡心竭力將我清風一脈發揚光大。”說完周身紫光環繞,大笑三聲,淩空而去。
又百年,也許天意弄人,清風一脈人丁不旺,門下僅有弟子數十人,幸甚空明慧如兩人同心,將當年的紫竹居擴展成仙宇瑤台,儼然大派風範。
如此過了數十年,世間大亂,諸侯混戰,烽煙四起,清風閣也不能幸免,引來無數心懷不軌的邪派惡魔。血戰數日,門下弟子死傷十數人,空明慧如不忍門下弟子受此劫難,喚醒沉睡的護教神獸,聯袂擊退眾邪魔,然而鎮派之寶《清風訣》由此不知所蹤。再借德山方圓百裏之靈氣,將清風閣周圍用大法力布下“九宮弑神大陣”,為此耗盡全身修為,不得已羽化而去,護教神獸白玉龍也因此再次沉睡不醒。
混亂一直持續了一百餘年,自空明慧如羽化後,清風閣眾弟子限於資質,加之《清風訣》不知所蹤,門中現傳《清風訣》是後來各弟子集中整理後所得,道法難及祖師萬分之一。
清風閣如此又過了五百年,大概青陽真人在天上見不慣門下弟子碌碌無為,清風閣終於出了一位聰慧無比的絕代佳人——蘇玲瓏。
玲瓏入門僅一年,憑其天資聰穎,深得其師喜愛,清風各師叔師伯也對其寵愛有加,不僅在劍術道法上對玲瓏傾囊相授,還傳以師門重寶“紫霞劍”。此劍劍長三尺,通體淡紫,揮舞間紫光閃爍,劍尖透出寸許紫色劍芒,隱有風雷之聲。當年清風閣受群邪圍攻時,慧如正是憑借此劍引下九宵神雷將魔王血煞擊成重傷,使得群邪弑羽而歸。
又十年,玲瓏將所學之《清風決》融會貫通,眾弟子無人能出其右,清風閣長輩們在功力相當的情況下也難以取得勝算,隻得將其送入師門重地紫竹居讓其自悟了。一日,正當玲瓏獨自在龍潭瀑布邊練劍,忽然從龍潭底騰起一股激流,玲瓏不及抵擋,身子被這股水流帶入龍潭底。正當她奮力擺脫這股水流時,卻不曾料到潭底頓生莫大吸力,使其剛出水麵的身子又被拉扯進入潭底一暗穴。說來也怪,此穴位於龍潭底部,玲瓏腳下卻無半點水漬,唯洞穴口有一大力旋轉的渦流。玲瓏見無法從此回到水麵,隻得沿洞穴往裏走。洞穴極長,腳下也漸行漸高,算來似乎已到德山山腹了。正當玲瓏哀歎時運不及困死山中時,洞穴悠然一轉,前麵透來一片光亮,光亮處隱隱有一石門。玲瓏心中甚喜:“天不絕我。”當下便向石門奔去。漸行漸近,玲瓏發現當先洞穴中所見的光亮正是從這石門中透出,門楣上方題有“淩波府”三個大字也泛出乳白色光華。整塊石門極其光滑沒有一絲縫隙,仔細在石門周圍摸索也未見可以開啟石門的機關,在石門上輕輕敲擊也未見有任何反應,這時她臉上本有的歡喜也一下凝固了,隻見玲瓏眉頭緊皺,心中極為緊張,在石門前不停地來回踱步,突然腳下一崴,頓時跌倒在地,正當玲瓏心中煩惱時,忽然感到手下似乎有一小塊地麵不平,有點往下凹,大小和膝蓋差不多。心中靈光一閃,雙手在地麵仔細搜索,果然不出所料,在離石門正中三尺遠有成“品”字形分布著三處小坑。微微笑意又掛在嘴角,玲瓏對著石門端端正正雙膝跪在“品”字底部的兩個凹坑中,額頭緩緩向另一個凹坑叩下。一下、二下、三下石門沒有反應,玲瓏心中稍感猶豫,難道是想錯了?不管了!再叩,四下、五下……直到九下。忽然石門表麵忽明忽暗,一陣陣紫色雲氣自石門中逸出,石門表麵也漸漸顯出十個蒼勁大字:地、仁、萬、狗、為、天、以、物、不、芻。哈哈,這不正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嗎,難道開門機關是這樣啊?玲瓏心中大喜,一躍而起向這十個大字依次點出……等了半天,怎麼回事沒反應。再點,還是沒反應。玲瓏心中大惱,默運清風訣狠狠向著石門推出,這一推正好推在“天”字上,隻見那個“天”字一片光華閃動,字跡隱去。原來是這樣啊,這個洞府定是清風閣的前輩所建,不然怎麼會要用清風訣的心法配合才能打開石門呢。玲瓏心中頓時無比高興,掌上運起清風訣向剩餘的九個字依次推下。當字跡一一隱去後,石門發出沉重的轟隆聲,隻見那沒有一絲縫隙石門向上緩緩升起,雖然升得緩慢,但終於露出了裏麵一個不大的石室,一股凜冽寒氣撲麵而來,這股寒氣中隱隱有一縷淡淡的清香,玲瓏頓時感到所有的疲憊都被這股清清的香味帶走了,渾身上下有著說不去的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