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章 意外(1 / 2)

牆內一叢叢鵝掌楸是今年新植的,隻比人高出一點點,現下正值隆冬,綠葉凋零,隻餘少許枯黃的葉子稀拉拉地掛在枝頭。透過並不濃密的鵝掌楸林,一眼就能瞧見有個陌生的人影在牆根下晃動,靛藍色的衣裳在如此單調的冬景裏分外打眼。

毓珠後退幾步,將嬌小的身子掩在一顆鬆柏後。兩個丫鬟打起精神,警覺地護在她兩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鵝掌楸林。

起先一直遠遠跟著毓珠的秦氏等,很快察覺出二小姐的異常,秦氏帶著兩個健壯的仆婦輕手輕腳地趕到毓珠身邊。

綠蕪小心翼翼地伸手指向鵝掌楸林。

秦氏見狀,眉頭一皺,低聲道:“府裏剛好出了事,此人行止如此鬼祟,必有蹊蹺。”

毓珠頷首道:“你們去看看,莫要弄出動靜來。”

秦氏就帶著人去了。

為避免她們失手大,毓珠決定回玉照閣靜待消息。

路上意外地遇見了大哥盧允棟。

盧允棟笑容暖暖地和毓珠打招呼:“二妹妹,從花園回來?”

毓珠搖頭笑一笑,回道:“天氣寒冷,園子裏景致單一,甚是無趣。”她岔開話題,指著盧允棟懷中的一摞書,調皮地笑問:“那大哥可是剛去了藏書閣?”

盧允棟點點頭,“二妹妹一向喜歡讀書,要是缺了什麼書,就告訴大哥,大哥幫你去找。”

毓珠意有所指地歎氣道:“我母親正病著,現在也沒有閑心思看書了。”

盧允棟聽了,以為毓珠是指他不關心親人,********地撲在仕途經濟上,忙出聲辯解道:“二妹妹說的極是,讀書畢竟隨時都能讀,眼下大伯母的身子才是最重要的。我也是被老師催的急,忙裏偷閑地跑去找書,就是不知能不能被晉王殿下看上。”

毓珠心思微動,“大哥是要向晉王殿下獻書?所為何?”

盧允棟正為說漏嘴而懊悔,此時又被毓珠追問,隻得含含糊糊地應道:“我聽老師說晉王殿下準備編書,具體的就不清楚了。”

毓珠笑道:“不論如何,咱們家藏書多,貢獻出一兩本總是好的。我就不留大哥說話了,您快些忙去吧。”

盧允棟悄然鬆了一口氣。

其實他並不願遮遮掩掩的,覺得過於小人,愧對君子聖賢。

但爹娘卻叮囑他,暫時先不要聲張,如此他們四房才能快人一步。

原來就在前陣子,今上向國子監五經博士谘詢修書的事宜,言語間流露出想要編纂一部本朝類書的強烈願望。且要比曆代類書的內容更加齊備豐富,集古今大成,超越前代所有類書的規模,囊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如此篇幅浩繁的曠世大典,短短數年內是無法編修完成的,因此今上一提出來,無論是翰林學士還是五經博士,俱都有幾分震驚和激動,畢竟編書在任何朝代皆是一樁大事,它象征著國家的昌盛,代表著文明的傳承。參與編書的文人儒士,也將與這部類書一起名垂史冊、流芳百世,功勞絲毫不亞於征戰馬背、開疆辟土的武將。

因而,盡管今上尚未正式宣布此事,翰林院和國子監已然人心浮動。

尤其是總纂修的人選,誰若是被挑中擔任,此生功勞和名聲齊齊收入囊中。

翰林院傳出來的消息是,今上打算由眾臣舉薦一位總纂修,再由總纂修擇一位皇子主持大局。總纂修必須博學多識,熟讀經史,涉獵廣泛,行事縝密,並有能力合理安排各項工作,包括采購、辨析、編寫、校對、審閱。可見並非每一個大學士都能勝任,即便你是三元及第的大才子,也難以保證任何一個環節都有條不紊。

本朝有資格擔任總纂修的大臣並不多。

按資曆學識排位,英宗朝的狀元,文華殿大學士梅孝正當是第一。其人學富五車舉國皆知,但凡出自他手的文章,無一不是千金難求。在順天府士子中流傳這樣一句話,十年苦讀不抵梅翰林指點一二,如此盛譽,可見其才學之廣博。

排第二位的,則是德妃父親,即將入閣的朱會英。他雖資曆尚淺,當年卻是名滿兩京的探花郎,其祖父更曾帶領族中士子修過一部規模較小的類書。雖是私人修書,但受到世人一致好評,並獲英宗欽賜書名。因此論起修書,朱氏一族算得上經驗富有。

可確定的是,如若由朱會英擔任總纂修,參與編書的就是他的外孫,晉王趙祚。

而國子監近日頻傳,今上屢召朱會英議事,並攜朱會英入文淵閣兩次。文淵閣乃是宮中藏書之處,今上此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