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漢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市長。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關並隨城市的發展而發展。城隍產生於古代祭祀而經道教演衍的地方守護神。
守護神:守護城池、國家。司法神:主管生人亡靈、獎善罰惡、生死禍福和增進幸福利益等等。
城隍在明清以後,成為一個神的官職,而不是一尊神明。都城隍為省級行政區所奉祀,相當於陽間的巡撫。府城隍相當於陽間的知府,縣城隍相當於陽間的縣令。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符合儒家標準正直聰明的曆史人物。
城隍下轄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將軍、範謝將軍、牛馬將軍、日夜遊神、枷鎖將軍等神。其中城隍的僚佐為各司,而各司依各廟配置,並不相同,有三司、六司甚至到廿四司或卅六司之說,且各司名號,也不盡相同,如頭城城隍廟則以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為司。唯大抵以陰陽司為諸司之首。陰陽司是城隍爺的第一輔吏,協調諸司,監察諸案後,方陳報於城隍。
三司:陰陽司、速報司、糾察司。
七司:陰陽司、速報司、糾察司、獎善司、罰惡司、增祿司、注壽司。
八司:陰陽司、速報司、糾察司、獎善司、罰惡司、財神司、注壽司、功過司。
廿四司:陰陽司、速報司、良願司、查過司、文書司、地獄司、功曹司、掌案司、檢簿司、驅疫司、學政司、典籍司、罰惡司、注福司、注壽司、督糧司、巡政司、感應司、保安司、儀禮司、稽查司、賞善司、提刑司、考功司。
潁州城隍爺名叫蘇英,是東漢光武皇帝麾下右鷹揚衛大將,東漢光武皇帝時期蘇英曾率領三萬江南步卒鎮守江南七州,潁州是治所所在地,光武皇帝駕崩後,江南劉氏宗親三元謀反,當時已經八十七歲高齡的蘇英起兵平叛,然部下多人參與謀反。蘇英爆發死誌連殺七十二員叛將,叛軍鎮服從而嘩變將劉三元殺死,謀反隨即被平。
蘇英自知時日無多,隨即想找一個繼任者,如今人族大興諸神辟易,曾經的天界和地府如今已經全部轉移,天庭封門,地府司空。如今真個天下就剩下蘇英一個城隍爺了,古潁州一去不返,現代化的都市腳步越來越近了,潁州作為一個小城市已經容不下蘇英這尊大神了,而人族不再信仰所謂的神了,因此蘇英沒有太多的神力維持自身的運轉,因此希望在神魂消散之際找一個傳承者繼承自己的潁州城隍的職位。
蘇英選中了葉牧,其一是看中了葉牧這個異人的身份,擁有常人無法理解的能力,蘇英決定找葉牧談一談。潁州城隍廟香火依舊但是已經不再輝煌了,葉牧走進城隍廟的內堂,蘇英微笑著說道:“老夫等你多日了。”葉牧說道:“早先有了感應,來遲了。”蘇英說道:“不算太遲,你是否願意接受城隍的職位?”葉牧說道:“如今就剩下一個神位了?”蘇英說道:“人族氣運威盛,諸神辟易已經開辟了新的空間搬走了,整個天下隻有我一個城隍爺了。”
葉牧問道:“新的空間在哪?”蘇英說道:“神話空間,不過你估計以後都去不了了。”葉牧問道:“為什麼?”蘇英笑著說道:“因為你的使命還未有完成,接受城隍職位,你就是唯一的神抵了。”蘇英說完話輕飄飄額一陣微風將其吹散,然後城隍廟金色光芒閃耀,葉牧繼承潁州城隍爺的職位。潁州雖然是一座小城市,但是同樣是府城級別的,因此葉牧也就繼承了府城隍的神位和能力,擁有招兵買馬的權利了。
葉牧決定自己麾下有三個司就行了,陰陽司、速報司、糾察司。多了話自己沒有太多的精力,暫時一段時間還沒有死人的事情發生,因此三司暫時空缺,至於十八將軍也暫時沒有,等尋一個機會先找一頭牛和一頭馬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