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問題是,那些監管的侍從不一定會那麼用心呀!別忘了,泰坦國一直有人在挖聯軍的牆腳,他們下手的對象,正是聯軍的侍從部隊。
策反對手這種事情,向來是一種高危作業,沒點兒把握,誰也不會愣頭愣腦的往上衝。蔣幹這麼不成功的說客,還知道借了周瑜同學的身份才去江東呢。
話雖然扯得有點兒遠,不過道理是相通的。你要沒點兒關係,隨便跑聯軍侍從營地,拉住個侍從就說服他投奔泰坦國,看看會有什麼結果?
關係泰坦國當然有。靠著魔法工業興盛起來的商路,也給泰坦國自己培養出一些商隊。這些商隊走的路,可未必就比比比兔商隊和青羊商隊少。圍困金雀花城的國家一亮名號,有心的商家就開始統計:哪些國家是我們去行過商的,商隊又和哪些國家的侍從有比較好的關係,那些侍從有沒有跟著來圍城。
托了諾拉貴族不重視平民的福,即使這次聯軍圍城已經開始限製平民的行動了,可被圍在城裏的普通平民(其實隻要換下一身裝備,穿上平常的衣服,在貴族眼裏都是普通平民),照樣可以輕鬆的出入。甚至接觸聯軍營地裏的民夫和侍從也沒那麼困難,隻要打著做小買賣的旗號,那些貴族根本就不怎麼管。
如果僅僅是有關係,來策反侍從的人最多也就是保住自己的腦袋,未必會有什麼進展。可泰坦國與薛西斯王國一戰過後,情況就不一樣了。至少,泰坦國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打破了貴族能夠碾壓平民的神話,來策反侍從的那些人,說話的時候更有底氣,那些說詞也更有說服力了。
侍從之中,也是分階層的。特別是這些家族所處的位置都是三族腹地,征召侍從時,並不是完全考慮侍從的個人戰力,他們也未必看得上侍從部隊提供的武力,更多的,是看貴族的心情。具體情況可以參考三格村那三個活寶。
在這個問題上,雖然那些家族的貴族不是每個人都是這副紈絝的模樣,但至少有三分之二征召侍從時,完全沒按傳統來。
當然,他們還是征召了一些能打的侍從撐門麵。隻是這種侍從通常出身低微,不怎麼得他們追隨的貴族歡心,很少重用。這也很正常,既能打又能來事的人,在哪裏都是人尖子,不是那麼輕易就有的。
這次來攻打泰坦國明顯屬於苦差,那些貴族在選侍從時,挑的自然是能打的。這些侍從不是他們的心腹,在組建的侍從軍隊裏,也屬於下層,苦活累活都是他們在幹。相應的,他們對貴族的忠誠度也最低。金雀花城來策反聯軍侍從的人,也全是對他們下手,從這些侍從中挑出幾個來說服。
以前是沒得選,被策反的侍從最多就是不出賣來策反他們的人,自身可不會做什麼明確的表態。泰坦國展示了自己的實力後,這些侍從麵對策反時,心思開始活絡起來。
正好,民夫中出現了投奔泰坦國的苗頭,那些侍從就配合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有意放人過去,算是他們為將來投向泰坦國預先遞交的投名狀吧。
本來民夫流失一部分以後,聯軍的其他人再怎麼遲鈍,也會從明顯變化的人數上覺察到什麼。可正巧,過了兩天,外界來投泰坦國的平民也源源不斷的彙集到聯軍的封鎖線外側。
這些平民真要硬闖聯軍封鎖線反而會壞事。就算聯軍的封鎖線並不嚴密,要抓幾個根本不了解情況的外來平民還是輕而易舉。那樣的話,金雀花城仍然保留著影響外界的通道的事情也就暴露了。
幸好這些平民對貴族還有所忌憚,沒敢硬闖封鎖線。他們先和周圍的村民接觸,打算與金雀花城聯係上以後再進城。
一來二去的聯係了幾次,這些外來的平民被安排著先混進民夫營,頂了那些已經投奔泰坦國的民夫的缺。民夫的數量沒有明顯變化,那些沒直接管理民夫營的貴族根本沒察覺民夫換了人。
就這樣,不斷的有民夫離開聯軍投奔泰坦國,又不斷有外來平民補充進民夫營。
這個事情一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暴露,而那些投奔泰坦國的民夫(後來已經是外來的平民了),竟然又組建起兩個新的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