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脩之依然住在他家的老宅子裏,皇帝賜給過他新宅,新宅還頗大,隻是當時他覺得自己一個人形單影隻的,哪怕帶著手上的這幾個家仆住進去,也稍嫌空曠了些,不如結婚之後再搬,而且這裏離寡居的外祖母家比較近,便於照顧。
上麵是拿出來給皇帝、老師、未來嶽父的官方解釋,至於這小子是不是存了“離師妹私人公寓很近,可以就近幽會”的念頭,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他一直住這裏,見未婚妻倒是真的比闖嶽父家自在。
然而,這樣也有一個不方便的地方:他家會不斷地有人前來拜訪。
池脩之也是皇帝麵前的紅人兒,雖然皇帝的“家醜”不大方便讓他知道,在朝政方麵,還是頗讓他“知機密”的。又有池脩之先前在大理寺的同僚,即使調離了原本的職位,池脩之也與他們常保持著聯係。還有任撫慰使的路上認識的熟人,禦林軍裏很有幾個官宦子弟。又有於鎮海這樣家在京中的,還有夏寔這樣一直對他念念不忘寫信來的。
年前年後,他又被扔去鴻臚寺裏幫忙,又認識一批新同僚。
作為一個有上進心、有理想有報負的大好青少年,池脩之理所當然地希望能夠一展才華,把已經衰敗的池家發揚光大。何況還有一個逆天的嶽父存在,不想被當心軟飯小白臉,不想被人看不起,他就得奮鬥。在官場上混,能力是一方麵,人脈也同樣重要。
如果隻有老師和嶽父可以依靠,不用說,那就是個沒用的小白臉,而一旦老師和嶽父都隻是關係網的一部分,就意味著他本人也算有了部分的獨立能力。這時候,他的皮膚就是健康的小麥色了。
所以,池脩之這裏也很熱鬧。鄭琰遠遠地撩開簾子,就看到池宅門前的拴馬樁都被占滿了,立即改了指令:“不要停,直接回家。”
雖然已經訂婚了,還是要注意一下影響,尤其池宅地方不算特別大,她去了要呆在哪裏呢?她與池脩之自覺已經克製了,很多時候都是在顧益純家見麵,又或者是池脩之跑到鄭府去求見,真正這樣在“外麵”私會,次數還是很少的池脩之外出,幫他照看家裏除外。
就這樣,京中還是有些人瞧不順眼。世家是最討厭這種情況的,在他們看來,當權者的節操,與其權利大小、所處地位高低成反比。皇帝的閨女是養麵首私通,宰相閨女就跟情郎光天化日地見麵。
兩個當事人的心理素質再強悍,也還是要顧及一下人民群眾的脆弱心靈的。
即使是路過池門而不入,鄭琰還是讓人留下了話:“你有外客不方便,我主不進去添亂了。”
心裏也在思度著:都會是誰呢?池家親戚都快死絕了,難道是同事?
池脩之日漸成長起來,鄭琰也是為他高興,然而作為鄭靖業的閨女、顧益純的學生,目前還沒跟池脩之一個戶口本的人,鄭琰心裏又不免有些失落。唉唉,總是希望自己周圍的人全部都能親密成一個整體,就好像個天真的孩童,希望自己床邊兒就是草叢可供打滾兒,手邊有可愛的玩具,睜開眼,不是天花板而是神秘莫測的星空,又不是四麵透風、頭上漏雨。
鄭琰也知道自己未免天真了些,可是……這樣的感覺實在不好。什麼婆家娘家的關係一類,鄭琰自以已經有了足夠的準備可以處理得好,沒想到隻是這樣一個場景,就讓她感慨萬千了。心理建議什麼的,還是要做,日後要如何平衡,還是要有個腹稿的。
正在池子裏與蕭深說話的池脩之連打兩個噴嚏,蕭深關切地問:“大郎這是著涼了麼?”
他與池脩之都是經常出現在皇帝麵前的年輕人,彼此出身又有一段距離,大概奮鬥的目標也不是特別一樣,利益衝突小,倒是有了一點交情。蕭深在衛王府中呆得煩悶,一想家裏日後都是他大哥的,他也要趁現在給自己建立點人脈,準備日後獨立的資源了。池脩之無疑是值得交往的人,蕭深也就不端著皇侄的身份了,皇帝侄子可多呢!
池脩之掏出手絹兒擦擦臉:“見笑了。”複與蕭深繼續說著八部狄的話題。
蕭深對八部狄頗為上心,他文武都來得,人也聰明,敏銳地覺得八部狄有亂,邊關興許有建功立業的機會,找池脩之,也是提前作個準備,了解一下行情。如果真到了要上陣的時候呢,他正可以軍功掙個好爵位可恨魏靜淵一出,他們這樣的庶子不勞而獲的空間被大大壓縮了如果不用上陣,說到相關話題也能顯得知識淵博,為自己加分。
池脩之聽他問得仔細,也解其意,心道,現在都告訴你了有什麼用?“局勢瞬息萬變,這些隻是眼下,不知道下麵有什麼變故,十一郎對狄人這麼有興趣,光在鴻臚寺這裏打磨能知道的也不盡翔實。”
蕭深爽朗地笑道:“我隻是臨時起意,誰還死盯著一群狄人玩呢?說真格的,現在誰不眼瞅著東宮呢!一天被他們問八百回‘聖人意囑於誰’煩也煩死了,你說說,聖人何嚐對我們說過什麼了?”
池脩之亦笑:“聖人要是什麼話先說出來,也就不是聖人了。”
“就是!”
鄭琰回到家裏,杜氏今天倒沒拿她出門說事兒,反而很關切地問:“阿湯呢?沒跟著你回來?”
鄭琰收攏了心情,笑道:“那個是她親弟,什麼表記都對上了。”
杜氏雙手合什:“謝天謝地,你也是做了一件好事,這樣積陰德的,不要嫌麻煩,舉手之勞,做了就做了,幫人一家團聚。”
鄭琰乖乖點頭:“我也是這樣想的。”而且,她還發現了這樣做並不用費太大的力氣,如果李幼嘉無聊一點,完全可以把所有在京中倒賣的奴婢的血親都給翻出來。別小看這個,世家奴婢的構成相對穩定,那也隻是相對而言,互贈奴婢,尤其是美少年美少女,或者是有一技之長的奴婢,往往是一種風尚。更不要提如鄭氏這樣根基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