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作為觀音宗真傳弟子,眼耳鼻舌身五識早已圓滿,甚至隻要願意,隨時都可以開辟意識,凝就舍利。
除了修為,他所領悟的佛門神通也著實不在少數,足足有著一十二種之多。
最開始他選擇馬頭觀音印與陳浮生相鬥,除了便是因為此印本身威力無窮外,也是因為此印乃是以大願之風灑以大悲甘露法水,恰好契合他領悟的另外兩門小神通。
但是相比起這一招就弗如遠甚,他背後那座蓮台乃是佛門身識成就以後生出的一門佛門神通,至於他口宣佛音,正是由三字根本咒化生出來的觀音六字光明咒,他雖然沒有領悟天龍禪唱這門舌識神通,但卻另悟出了一門鬥戰雷音,比起天龍禪唱的渡化之功,尤為精通鬥法。
這一門他準備用來與顏如玉一較高下卻因為陳浮生提前展露出來的手段便是結合了他最擅長的幾門神通與觀音宗的一路佛門陣法創出,幾乎已經可以說是丹成之下法術威力所能到達的極限。
這一招用出,便是在外麵的蕭乘風也是微微動容,看向一旁笑而不語的觀音宗主道:“觀音宗果然不愧是佛門四大名刹,我南海劍派望塵莫及,這個無心小小年紀就能為觀音宗新增一路手印,莫非是哪位高僧大德轉世重修不成?”
對於蕭乘風這等元神高人而言,無心這一招雖然精妙,威力不凡,有著無數巧思,卻也算不上什麼。
畢竟到了他們這種地步,什麼樣的絕學沒有見過,莫看他們以陳浮生與風萬裏作賭,卻是真正的小賭怡情,並沒有當作回事。
鬥法術,如何比得上鬥道行,沒有突破到丹成這一關,除非是他們自家親傳弟子,否則便是領悟了劍氣雷音的上乘劍術,也不值得太過重視,多看兩眼。
但無心那個千手觀音印卻是截然不同,觀音宗自立派起,數千年來,代代相傳的觀音手印便隻有四十道,從無增刪更改,無論是掌門,亦或是剛入門的弟子並無區別。
然而這個無心卻是生生添加了一門千手觀音手印進去,而且看其威力著實不弱,甚至隱隱有著統攝這數十道手印的趨勢,雖然尚顯稚嫩,卻也足以表明這個長眉和尚在佛法上的穎悟如何,由不得蕭乘風不驚訝懷疑這個無心的來曆。
劍氣雷音這種劍術雖然難得,但畢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比起無中生有自創神通遠遠不如,說不得這個無心將來就是一個鑄就佛門金身的人物。
“這件事情貧僧也不清楚。”
真如口宣一聲佛號,清聲道:“凡我佛門弟子,轉世重修,縱然失去了一身法力,卻可保持一顆佛心不染,自然而然生出向佛之念,再次投身佛門,待得修為有成便可覺醒前世記憶,不過雖然我等已然確定無心定是同道中人轉世重來,卻是不曾覺醒前世,甚至與近百年來坐化的道友也無一符合,實在有些奇怪。”
雖然口中說是奇怪,真如臉上卻是沒有太多擔憂。
與道門一十三派來曆淵源複雜立場對立不同,佛門四大名刹雖然教義也有側重,但聯係卻要緊密許多。
再加上佛門修行不同於道門,功法神通不禁外傳,在佛法上沒有領悟,根本入不了門,因而這位觀音宗主根本不需要考慮這個無心和尚的來曆,隻要這個無心修習佛法,就是當之無愧的佛門中人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