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兩人鬥得激烈,陳浮生卻是再沒有閑暇去關注這些,而且閉上眼睛,靜心梳理體內的元氣起來。
浩然正氣說起來玄奇,其實不過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正念所化,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有有一分。
隻不過儒家弟子修身養氣,真正將道理讀到了骨子裏去,性靈之光更加閃耀。
姬文箏的浩然劍氣雖然直指人心神魂,但畢竟是衝著那個苗女而去,其他人不過是旁觀了一場餘波,隻要運轉法力,收攝心神就可輕易掙脫。
但到了陳浮生身上就要麻煩許多。
其他修士大多自幼開始修道,在修行有成前不離山門,而天欲尊者卻是常常過上許久才現身指點一些他修行的訣竅。
除去修煉大自在天子法外,他有大半的時間放在讀書上麵,道藏佛經之類自不必提,類似遊記的閑書也看了不少,四書五經更是深明其中精義,這才能夠在會試當中以一篇文章感應天地。
自然儒家所謂的浩然氣他也並不陌生,隻是正氣長河隱沒天地之間,難以顯化,因而他也隻是有所感應罷了。
用來修身養性還算勉強,但想要施展出什麼神通來就是妄想了。
自離了京城前往九天劍派之後,他既要從頭修行北冥逍遙訣,後來為了遏製魔種在識海之中更加根深蒂固又在金剛三昧轉輪經上下過些功夫,卻是沒有一天去揣摩儒家的那些微言大義。
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沒有意外,他胸中那不過剛剛萌生的浩然之氣就會自然消散,化入自身道心。
可是沒想到姬文箏這一記浩然劍出手,他胸中猛然翻江倒海起來,那一股浩然氣有如枯竭的河道再逢暴雨,重獲新生。
每一個字從姬文箏口中發出,他的那一股浩然氣就會激蕩一次,越發昂揚,漸有巍巍氣象生成。
然而陳浮生卻是絲毫開心不起來。
早知道修行之理總是以法力純粹精深為上,佛道儒魔,無論是哪一家即使花費一世的光陰也未必能夠走到佳境。
身兼多種法門,看似多出幾條道路來,其實卻是長生路上的阻礙。
陳浮生道魔雙修,是因為他出身魔門,識海之中被打入了天欲尊者的六欲魔種,在新羅時一時不察,被璽主美室用極樂相思咒暗算了一記,雖然憑借六欲魔種反過來將其吞噬煉化,卻也提前激活了魔種,可謂魔根深種,乃是不得已而為之。
至於金剛三昧轉輪經則是因為有北冥道人用天龍禪唱強行助他修煉佛門法力。
其實這兩者他都沒有怎麼用心,在極樂相思咒上,他先是掠奪了美室一生修為,又從扶餘璋那裏得了全套,之後因緣際會借助相思紅線截取了明月丹成時一部分感悟才有此成就。
至於佛門法力,則是因為有著百鬼經變圖中的數萬陰魂日夜持經念誦的龐大願力加持,再加上知足禪師三十年麵壁之功,饒是如此也是來到這大雪山見識了那一座大日如來法身後才突破到了四識圓滿的地步。
雖然儒家神通看起來與佛魔兩家有些仿佛乃是由心而生,最是打磨道心,與道門法力並不排斥。
但修行到了陳浮生這等地步,眼界也比之前高明許多。
丹成這一關除去法力之外,最緊要就是一顆道心通透無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