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創傷是指由於機械、物理、化學或生物因素引起的損傷,有人甚至把精神因素引起的所謂精神創傷也包括在內;狹義的創傷是指由於機械性因素,如外來暴力所引起的伴有體表組織損傷的一類創傷。這裏僅介紹後一類創傷。
創傷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嚴重社會問題,在許多發達國家,創傷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現代各類意外創傷往往是多發性損傷,傷情大多比較嚴重,傷後最初60分鍾是決定傷員生死的關鍵時間。因此,要求急診醫師必須能對各類創傷的嚴重程度,采用客觀合理的方法進行全麵正確的估量與評價,在現場為病人分類,從而決定傷員是就近就醫,抑或迅速轉入規模較大的創傷中心搶救。
長期以來,許多學者都在探討一種對創傷嚴重程度進行客觀評價的分級標準,用以指導搶救工作,但至今尚沒有一個公認的估計方法,因為任何一種分級標準都不能全麵地反映創傷刺激的複雜性。1952年將創傷劃分為10個等級;1954年根據損傷組織的範圍,以拳頭的大小為一個單位粗略地估計傷情;1959年將不同創傷用計分法來反映嚴重程度,以40分為最嚴重創傷,死亡率也最高,計分的標準取決於創傷的解剖學性質、創傷與治療之間相隔的時間和複蘇時所需補充的液體量。60年代末期以來,許多學者又提出了一些富有價值的創傷估計標準,進一步充實了嚴重創傷計量診斷的客觀指標。
(一)現代創傷的分類
按創傷部位分類如顱腦創傷、胸部創傷等。
按皮膚或粘膜表麵有無傷口分類如閉合性與開放性創傷。根據局部組織的破壞情況,閉合性創傷又分為挫傷、扭傷、爆震傷及擠壓傷等;開放性創傷又分為擦傷、刺傷、切割傷及撕裂傷等。
按損傷組織與器官的多寡分類如單個傷和多發傷。多發傷為兩個係統以上的組織或器官的嚴重創傷,若為兩種或兩種以上原因引起的創傷,則稱為複合傷。
(二)傷情的院前估量與評價 傷情的皖前估量與評價是指在事故現場或急救車上,醫救人員根據所得各種數據(包括解剖、生理和傷因)對傷情迅速做出判斷,決定把該傷員送創傷中心、大醫院治療還是送一般醫療單位處理。對傷情判斷錯誤可導致兩大問題:①把重傷員誤為輕傷員,未能將其送至創傷救治中心或大醫院,使之失去良好的救治機會,殘廢和死亡率顯著增加;②把許多輕傷員誤為重傷員而送往大醫院,造成院內負荷過重,應急能力下降,不僅影響對重傷員的救治,而且也增加這些輕傷員的經濟負擔。所以,有效合理的院前傷情估量與評價是保證傷員有序分流,獲得成功救治的重要條件。
現場指數該指數是尺0吐等把313例創傷的各種生理數據用計算機分析處理後製定的,是在創傷現場準確區分重傷和輕傷的一種新的簡單可靠的創傷嚴重度計量評分方法。有利於通過現場資料進行恰當分類與現場處理,並有利於急診室的準備工作。其計分方法為:觀察收縮期血壓、脈搏、呼吸、意識等四個方麵,每個方麵分別以0~5分記分,總分0~3分為輕傷,4~20分為重傷,重傷係指任何在傷後24小時之內可能需要手術處理,或在傷後72小時之內導致死亡的創傷。
計分具有應用方便和準確可靠的特點,有助於進行客觀和準確的現場分類,不僅有利於傷員的恰當運送,而且也為救治措施的製定提供了有效的客觀依據。
以上5項積分比較客觀地反映了呼吸係統、循環係統和中樞神經係統功能,由此估計傷員的創傷程度,決定傷員是否需要進入創傷救治係統。
創傷指數 創傷指數是腫化吐等以患者生命體征為基礎提出的創傷計分法。它包括創傷部位、損傷類型、循環、呼吸和意識狀態五個方麵的評定計分。根據每個方麵的異常程度分別以1、3、5、6四個數值記分,最後五項積分相加。總分在2~9分之間者,病人多半隻需在急診室處理;10~16分者可能需住院治療,但大多為單一係統拫傷;17~21分者必須住院治療,有死亡的可能,但死亡率較低;21分以上者為危重創傷,死亡可能性甚大。應用簡便,適宜在事故現場作傷員撿別分類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