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雍郡王徒禛,也不是那種草率冒進的人,他更善於隱忍潛伏,謀定而後動。之所以給林如海去了那封信,原因是他被逼到絕境了。雍郡王巡查江南,這事雖說是皇帝密旨,可這詔令經過起討,發布,傳達到他手裏,已是經過層層人手,誰知道這中間有誰的人呢,反正等他回來就發現,京城裏有點身份的,該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熙康帝看完奏折,氣得差點沒掀翻了乾清宮的案桌。他一向以為他主政四十多年了,已經政治清明國泰民安了,可他沒想到,就在他的眼皮底下,已經黨派林立官匪勾結,還有那些勳貴紈絝們已經從欺壓百姓逼良為娼,囂張到囤田占地賣官鬻爵……想到那些江南士子們的筆杆下,他會是何等昏庸無能的君王,已經被捧得飄飄然的熙康帝如同當頭棒喝,羞憤了,惱怒了。所謂天子一怒,伏屍百萬,一向愛惜羽毛平日素來寬和的熙康帝決定,查的查,辦的辦,一律有過此等作為的,全都重罪處罰,都未經過完整的調查問詢程序,就連求情高抬手的都被問責……熙康帝暗惱:我都被昏庸無道了,你們還能清清白白安安穩穩的不成。
歌舞升平的京城,一時間風聲鶴唳。街頭巷尾打架鬧事的潑皮流氓都開始夾緊尾巴度日,就怕大神打架,連累到小蝦米。官員勳貴們更是戰戰兢兢,就怕下一刻就有刑部的人來問罪,畢竟在這個:“水至清則無魚”的官場上混,認真追究起來,誰都幹淨不了……
終於等到這場:“嚴打”風過去後,劫後餘生的官員勳貴們緩過神來,雍郡王徒禛的日子就不妙了。大家都知道嘛,這場:“禍事”是他上的奏折引起的。本來還看好他的官員們,都敬而遠之了,更別提那些家裏有某某因此出事的,那是仇人一樣的存在了,不說有緊抓小尾巴了,甚至都出現指桑罵槐栽贓嫁禍的事件。雍郡王徒禛霎時間上榜京城最恨的人,還絕對占領著首位,地位相當穩固。
要不是有熙康帝護著,估計徒禛就是有皇子的身份,也已經被啃成渣了。可是情況依舊糟糕,因為即使有皇帝陛下保駕護航,徒禛依舊舉步維艱。他負責戶部的,那些老油子們有千百種辦法,能在絕對站理得份上,還能治得你有口難言,受了一肚子的委屈還沒處訴。朝堂上,他的兄弟們更是帶著一批黨羽上躥下跳,明嘲暗諷……絕境中的徒禛這才使出了下策,去信招攬林如海。林如海,人品好還有能力有權勢,還在江南名譽好威望高,振臂一呼,絕對會有大批的士子跟隨的。這樣的人才,徒禛一眼就相中了,可是他原本是想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慢慢感化,讓林如海主動投過來,才是對他最有利最理想的結局。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計劃趕不上變化,他隻好出此昏招,寄希望於林如海能知情識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