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粉塵(一)(1 / 3)

第一節粉塵

“粉塵”是指生產性的(或是在生產中形成的)能較長時間飄浮在作業場所空氣中的固體微粒,它是影響勞動者健康的一大因素,在鄉鎮企業迅速發展的今天,粉塵的危害更擴大了受害對象。

一、粉塵的來源及方式

粉塵可來源於各個生產過程,如固體材料加工、成品每裝等,若防塵措施不健全,均可有大量粉塵逸散。其方式多是通過開、鑿、爆、築(鑄)粉、篩,運、揚、清、撞、磨、打、彈、衝、撞、碾、械、煉等I均可產生粉塵。如手紡石棉線時就能產生粉塵。

二、生產性粉塵的分類

一般按粉塵的性質可分為三類I金屬性塵,如:鐵、錫、鋁、鉛、錳等。

(一)無機物性塵,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人工無機塵,如:水泥、玻璃、金鋼砂等,動物性塵,如:毛、絲、骨質、角質等。

(二)有機植物性塵,如:痛、麻、草、穀、木、茶、麵I粉等人工有機塵,如,有機農藥、染料二合成纖維及樹脂和橡膠等。

(三)混合性塵:如:煤矽塵、水泥塵、棉毛塵等。

生產中常見的是混合性塵,需注意的是對混合性粉塵應查明主要成分,以免在應用調查中引起爭論。

三、粉塵的理化特性及衛生學意義

粉塵能夠致病,與以下幾個方麵的因素有關。

(一)粉塵濃度

即位體積空氣中的粉塵量。常用單位體積空氣中含粉塵的重量表示。車間空氣中濃度愈高、吸入量就愈多,塵肺與病率也就愈高。

(二)粉塵分散度

即物質被粉碎的程度。用來表示粉塵粒子大小的百分構成。常用(微米)來表示粉塵粒子的直徑大小。小顆粒紛塵所占的比例愈大則分散度愈高;反之,則分散度愈低,粉塵分散度愈高,在空氣中沉降的速度就愈慢,懸浮在空氣中的時間也愈長,因此被人吸入的機會就愈多。吸入多少與粉塵的形狀及呼吸道的阻留有關,如10微米的粉塵多停留在呼吸道上部、5微米以下的粉塵最易到達肺泡而致病。粉塵的形狀也與危害程度有關,因形狀不同,在空氣中的浮動時間長短就不會相同,吸入的機會多少就不會相同,當然還與粉塵的重量有關。

(三)粉塵的化學組成

主要強調了粉塵的主要致病成分。如粉塵中含二二氧化碳分遊離型和結合型兩種,其中遊離型5102危害大;如石英塵與有機塵相比,前者危害更大。所以,目前對所謂有機塵能致塵肺,不少人還是認為是其中的遊二氧化矽(雖是少量)在起決定作用。至於金屬性粉塵,還可引起中毒反應,如鉛及其氧化物等。

(四)粉塵的溶解度

即指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某種物質(如粉塵)在100克水或其他溶劑中所溶解的最大克。粉塵溶解度的大小對人體危害有關。一些礦物塵,如石英,在體內溶度較小,但對人體危害較重。一些有機塵,如麵裕、糖,在體內容易溶解、吸收、排出,對人體危害就小。有些毒物性粉塵,如鉛、砷等,隨其溶解度的增加,對人體的毒害作用反而增強。

(五)硬度

即固體堅硬的程度或對磨損和外力所能引起的形變的抵抗能力的大小。硬度大的粉塵主要是對上呼吸道損傷產重。對肺泡內的影響不是重要的因素。

(六)粉塵的荷電性

即物質在粉碎過程中和在流動中因互相摩擦或吸附了空氣中的離子而帶電,粉塵的正負電性。粉塵的荷電量取決於塵粒的大小、相對密度(比重)溫度、濕度等,浮遊在空氣中的塵粒90~958是帶正電或負電。同性電荷相斥,異性電荷相吸。前者增加了粉塵在空氣中的穩定性,後者使塵粒撞擊時凝集而沉降。

(七)易炸性

爆炸是指物體體積急劇膨大,使周圍的氣壓發生強烈變化,並產生巨大的聲響。這種性質在高分散度的粉塵中也可發生,如糖、麵粉、硫磺、鋁、鋅等粉塵,均可發生爆炸,其條件多畢在高溫(火焰、火花、放電)和空氣中粉塵濃度極高的情況下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