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現代工業企業或是正在興起的鄉鎮企業,都存在安全生產的問題,包括人員和設備的安全。“安全生產”一詞隨著工業企業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生產的發展而發展。
什麼是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是指在勞動生產過程中,要努力改善勞動條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傷亡事故的發生,使勞動生產在保證勞動者安全健康和國家財產及人民生命財產安;的前提下順利進行。工業企業(包括鄉鎮企業)的安全生產問題越來越引起各國政府、人民群眾和社會的普遍重視。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工農業生產中的安全問題。毛澤東同誌於1952年就明確指出:“在實施增產節約的同時必須注意職工的安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業。如果隻注意前一方麵忘記或稍加忽視後一方麵,那是錯誤的”。黨和國家又製定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要求各級生產部門的領導者都要把安全生產列人重要議事日程上來,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工人的〃生產條件和勞動環境;在加強科學管理的同時,進行過多次安全衛生大檢查,目的是為了早期發現、消除生產過程中不安全、不衛生的因素或各種事故隱患,防患子未然。也對確保職3生產中的人身安全,人民財產免受損失,促進生產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給農村經濟注人了活力。同時也給安全生產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要求管理者和生產操作者的技術水平越來越高,但事實上,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有數量可觀的農民進入鄉鎮企業或村辦企業從事工業的生產,往往隻憑經驗和直觀的傳統方法,用“安全”或“不安全”這個籠統定性字服,去發現和解決鄉鎮企業生產中的不安全問題,顯然是不夠了。鄉鎮企業也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去尋找一種能預測發生事故,掌握事故發生的規律,從而達到預防乃至消滅事故。
第一節安全與安全技術
安全,從廣義上講,就是認識人類活動中各個領域裏存在的固有的或潛在的危險,並且為消除這些危險所采取的各種方法、手段和行為的總稱。在鄉鎮金業或工業企業中,安全所表現的特征是一種不發生導致勞動者死亡、傷害、職業病和設備或財產損失的狀況。在一定意義上講,安全就是避免損失,防止災害。“安全技術”則是為了預防或消除生產環境中導致傷亡事故的根源、采取的技術、組織的措施。安全技術的基本任務有:①分析生產過程中引起傷亡事故的原因,采取措施,消除隱患,達到預防事故的目的;②掌握情況,積累資料,為製(修)定各種安全法規,操作規程、標準和製度提供數據;③編寫對工人安全生產教育的教材;④研究分析傷亡事故,采取對策。總之,安全技術是通過上述工作,達到預防乃至消滅事故,保護勞動者在生產勞動中的安全健康,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
由於工業企業產業性質和機械設備性質不同,安全技術以產業性質分為:煤礦、治餘、化工、建築、鐵路與交通運輸等方麵的安全技術,按機械設備性質又分為:電氣、起重、鍋爐、焊接、機床安全技術。隨著生產的發展,人們不斷地發明創新和使用新的技術,機器設備,用新的工藝過程與方法進行生產,人們畢竟有一個從不認識到不全認識再到認識和掌握的過程。這就不可避免造成這樣或那樣的事故發生。因此,認真分析研究事故的原因,是安全技術的基本依據。
第二節傷亡事故原因分析
造成傷亡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主要有:①領導方麵的原因。鄉鎮企業的領導或管理者,往往集中精力注意經濟效益,而對工廠的安全生產管理不力,甚或忽視,無人分管。工廠缺乏安全生產管理辦法和安全操作規程,即便是有一定的條文,也沒有專人去組織、監督和實施。對工人缺乏安全生產教育,在生產任務緊迫情況下,一味追求產值,工人加班加點,有時工人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以上,身體疲憊不堪,這就加重了事故的發生率;②工人文化方麵的原因。鄉鎮企業的工人,多是在田間勞動慣了的農民轉入到工業作業上來,從自由自在的生產習慣,到有組織、有秩序的係統生產方式上來,一時難以適應新的勞動作業環境。絕大多數工人沒經專業培訓就上崗操作,不能熟練地掌握和操縱機器。從調查中發現,文化程度在一定情況下反映了工人技術、操作熟練程度、機器理論知識水平、個人防護能力、認識和執行合理規章製度的能力以及對工作環境衛生、安全條件的要求水平等。從下表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與工傷事故的發生是有密切關係的。即文化程度較高者工傷事故發生率較低,反之較高。③機器方麵的原因。由於經濟條件限製,不少鄉鎮企業為了省錢,將城市工廠換下來的舊機器買來。由於機器陳舊,極易發生故障,許多機械又缺乏安全防護設備,所以工人在操作時很容易發生事故;④意外災害。人為破壞或違章指揮生產都是事故發生的原因。
一般來講,把傷亡事故原因又分為:①直接原因,包括機械性作用引起的事故。尤其是機器在缺乏安全防護設備情況下操作,極易發生工具切割傷,齒輪絞傷、皮帶、砂輪的碾傷;手持工具的錘、鉗、斧的碰、砸、割、戳傷;還有墜落物體,如滾石、崩塊、加工物體的碎屑飛濺等引起的刺、割、砸、碰等,都可導致發生傷亡事故;②化學物質作用於皮膚、粘膜、中樞神經,呼吸器官、血液等,引起的燒傷和中毒。尤其是鄉鎮企業,工人文化程度偏低的情況下(據調查資料一般隻有小學文化水平、對某些化學物質如鉛、苯、汞和酸堿等缺乏應有的知識,抱著無所謂態度,導致發生事故;③熱作用。不少鄉鎮企業受經濟條件限製,工人缺乏個人防護用品,如工作服,鞋、帽等,穿著普通衣服生產勞動,如遇火焰、火花、熔融金屬、熱液體、熱蒸汽等熱作用而發生燒燙傷。當然,如在低溫條件下,如冷庫,又沒有足以禦寒工作服會引起凍傷或裂傷;④—作用。火藥可以燃燒爆炸,礦井的瓦斯(沼氣等)可以爆炸,一些受壓容器超過一定的壓強,又缺乏安全裝置,也會發生爆炸。但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這些現象隻有在違反操作規程情況下作業才會發生。一旦爆炸,往往是一場機械的、化學的和熱效應的聯合作用的災難;⑤電流作用。電流通過人體而引起的電擊和電灼傷。造成傷亡事故的間接原因很多,如在高溫、低溫條件下勞劫,對人體生理造成不良反應,注意力低下,反應遲鈍,動作不靈活;由於工作場所照明不合理,安全信號設備失靈,粉塵彌漫影響視線,持續的噪聲、震動等等都是鄉鎮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都會影響工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商發生事故;勞動組織的不合理,勞動時間過長,工人過度疲勞,沒有充沛的精力從事勞動也是促成傷亡事故的重要間接原因。
國家統計局和勞動部於1960年1月28日曾發出通知,按照傷害原因和狀況,將事鮫分成20類:
(一)事故類別(指直接職工受到傷害的原因)
物體打擊(指落物,滾石、錘擊、碎裂、崩塊、碰傷等傷害,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體打擊)車輛傷害(包括擠、壓、顛覆等)
機器工具傷害(包括絞、碾、碰、割、戳等、起重傷害(指起重設備或操作過程中所引起的傷害)觸電(包括雷擊)
刺割(指機器工具傷害以外的刺割,如釘子紮腳,尖物劃破等高處墜落(包括從架子上、屋頂上以及從平地上墜入坑內等);坍塌(包括建築物、堆置物倒塌和土石塌方4透水)。
放炮;
火藥爆炸(指生產、運輸、儲藏過程中發生的爆炸、瓦斯爆炸包括煤塵爆炸);鍋爐、受壓容器爆炸,其他爆炸(包括化學物爆炸、爐膛、鋼水包爆炸等,中毒和窒息、煤氣、油氣、瀝青、化學、一氧化碳等中毒,其他傷害(跌傷、凍傷、斯獸咬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