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年之名(1 / 2)

公元1398年,秋。

涼秋如水,殘陽似血。

實力最強的藩王——燕王,勾結禁衛軍都統,突然發兵帝都,惠帝猝不及防,節節兵敗,九州皇城危如累卵。

公元1402年,惠帝回天乏力,眼看大勢已去,於乾清宮中,與愛妃自【焚】身亡。

他們剛出生不久的愛子,九皇子,卻被一個不知姓甚名誰的老臣於戰亂中救走,遠離朝堂,流落民間,卻從此下落不明。

新帝登基,改元永樂,寓意天下永泰,百姓安樂。

可是永樂帝卻無法永泰安樂,因為永樂帝時不時就會夢見那個流落在江湖的皇子,終有一天王者歸來,奪他天下,取他性命,為父母複仇。

永樂帝長年寢食難安,多次密令禁衛軍到江湖民間暗查密訪,不論生死,隻希望抓住那個漏網之魚,以絕後患之憂。

可是均無結果。

鬥轉星移,一去經年。

十年時間,彈指間,如同白駒過隙,一晃而過。

永樂十年,又是秋,冷秋。

夕陽漸沉,行人漸少。

一行飛雁,艱難南飛,倉皇沒入夜幕來臨之前的雲霄裏。

蕭索的荒野外,一條人跡罕至的小道上,有一行人緩緩走來。

是一批因長途趕路,饑餓虛弱的奴隸。

這批奴隸,大多是前朝宮廷裏,一些不服新朝統治被殺被封的貴族的後人,也有一些盡愚忠,不識時務的百官後代。

他們年紀最大的不超過十六歲,最小的隻有八歲。

他們以前都是富貴公子,或者是大家閨秀,生前一定不會想到會有這麼一天,更不會想到人生艱苦,竟會是這般的痛苦難言。

現在他們淪為階下囚,戴著枷鎖腳鏈,像串冰糖葫蘆一般,一個連著一個,像被趕鴨子似的,被發配到南方邊遠無名小鎮來。

他們以前沒吃過苦,身子那般單薄,當然是無法忍受得了這般苦累的。

所以有的人受傷了,有的人生病了,有的人沿途哭哭啼啼,有的人走到半路就死掉了。

死了就死了,羈押他們的人才不會為他們費勁去挖一個坑來埋葬。

死者就直接往荒野路邊的草叢裏一扔,任由野狗分食。

這些人的父輩,早已被以叛逆不道之罪,要麼被處死,要麼被充配邊疆途中生了痢疾而死光了。

他們原本是無辜的,加上永樂帝為了安定人心,不想殺太多人,以引起天下人不滿,落下殘暴的惡名,所以當時並沒有立刻處死這些人。

但是,不殺,並不代表赦免。

這些人一直被當做重罪犯,關押在不同的牢房裏,等他們長大之後,就算逃過一死,也依然逃不了充當奴隸的命運。

他們卑賤如同集市上的商品,被買來賣去,沒有半點尊嚴和權利。

甚至,他們的生命,都無法由自己掌控。他們的命是奴隸主的,要殺要剮,均身不由己。

終於,經過幾個月的長途跋涉,這些衣服襤褸,麵黃肌瘦的奴隸早已疲憊不已,個個無精打采地挪著沉重的腳步。

可是羈押他們的人,依然揮鞭抽打,怒口大罵,就像是牧羊人在趕著一群不聽話的牛羊一樣。

這些小奴隸已經兩天沒有吃進一粒米飯,肚皮早已幹癟得快粘在了一起。

他們甚至都想一死百了,不想再遭受這些沒有盡頭的苦難。

除了一個人,一個少年,一個十歲左右的少年,沒有這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