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派卻覺得皇子是無辜的,特別是那位大臣,堅決拚死要保護小皇子的安危。”
說到這裏,宮胤搖頭歎氣停住了,他似乎又想起了那時候大家分歧後激烈爭吵的情景來。
“那你們是如何選擇的?”洛川好奇問道。
他回眸看著洛川,沒有直接回答,突然反問道:“如果換是你,你會怎麼選擇?”
“我當然是選擇繼續保護小皇子,”洛川脫口道,“既然是已經答應別人的事,怎麼能因為半途中出現情況就半途而廢?這豈是江湖中人所做之事?”洛川慨然說道。
宮胤冷笑,反駁道:“什麼才應是江湖中人所做之事?在你看來,江湖中人一定要知不可為而為之?一定要白白送死才算是俠士?”
“自古以來,都是成王敗寇。什麼江湖道義,什麼江湖正義,那也得由強者說了算。”宮胤傲然說道。
這個時候洛川不用猜就已知道了答案。
至少他知道,宮胤是不想繼續冒險保護小皇子的棄皇派了。
“我不是這個意思。”洛川麵對宮胤的偏執質問,辯解說道。
“那你是什麼意思?”
洛川一時半會也回答不上來,仔細一想,不由陷入矛盾的沉思中去。
他們雖是江湖人士,但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江湖俠義和道義,令他們一開始不能不置之不理。
何況他們是在恩人委托之下,臨危受命。不管是在江湖道義上,還是在回報那位大臣知遇之恩上,他們都應該選擇繼續保護好小皇子。
可是話說回來,他們雖然曾經受過那位大臣的恩惠,答應保護小皇子,但是並沒有說會一直保護下去,也沒有不顧性命保護他人的義務。
如今情勢所逼,事過人非,他們已經盡了全力,恩情也已報答。
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算此時他們明哲保身,選擇退出,也無可厚非。
看見洛川沒有回答,宮胤突然歎起氣來。
“不過,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十幾年了,小皇子還是生死未卜,下落不明。估計,他就算沒死,也沒人能認出他來了吧。”
他說著,又掃了一眼洛川,“如果他還活著的話應該也跟你這般大了,可惜啊可惜……。”
他邊歎氣,邊說著可惜,心裏似乎對小皇子當年的處境以及現在生死未卜,下落不明的結局感受愧疚和惋惜。
但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誰人知道呢?
不過洛川卻不想去揣測他內心想法的真假,因為他知道江湖中人,道貌岸然之人,做出傷天害理之事的可不少。往往一些滿口俠義理論的人,做出的事都是卑鄙無恥的。
但是當洛川聽到此,突然在心底想起兩件事來。
第一件事是在霹靂堂的時候,師父對那個唐門少主的反應。
按照師傅臨終前的說法,唐詡應該就是流落江湖的九皇子,而且根據師父當時的反應,他應該是想保護小皇子的保皇派。
那麼除了師父和宮胤之外,其他四人,又是什麼呢?
師父是保皇派,宮胤是棄皇派,所以他們產生了分歧,並且這分歧不僅僅隻是爭吵那樣的簡單,他們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事,才讓他們不惜不顧往日的情麵,反目成仇。
可是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以至於讓這些在江湖上享譽極隆的武林高手,分裂成勢不兩立的兩派呢?
還有既然師父是保皇派,唐契不是應該對師父心存感激嗎?為什麼唐契卻如此憎恨師父呢?
第二件事是,洛川從宮胤的話中判斷出,跟宮胤一道的棄皇派,明顯還未發現唐契的真實身份,自然也就不知道小皇子的下落。
這樣一來,宮胤不惜傾巢而出搶奪逍遙子的密函的做法就可以理解了,因為在他看來,密函上,或許就記載著當年小皇子最初下落的蛛絲馬跡。
對宮胤的回憶陳述,洛川將信將疑,而對自己剛才的推測,他也不敢百分之一百肯定。
但是他肯定的是,他不能告訴宮胤有關唐詡的真實身份,讓他知道小皇子的下落去處,更不能讓密函落在他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