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自此決定不改了?”皇上坐在龍椅上,似笑非笑的對拿著剛寫好的聖旨看得入神的賢王道。
賢王不以為意,繼續仔仔細細的品讀那聖旨上的一字一句,直到讀完,確定都不錯後,才滿意的將聖旨收好,心滿意足,“時侯軒是個人才,放眼京城,沒幾個比他出色。所以,我這女婿人選絕對不錯。”
太後也在旁坐著,聽賢王話後,笑著對賢王妃說,“看樣子,皇弟是很喜歡侯軒這孩子。隻是不知那時家人如何。我聽聞,其父也是官宦人家,在朝中任職,那家人可好相處?木蘭是個靦腆的孩子,你們不能隻看那人,還要看他家。”
賢王妃回道,“太後所言極是,木蘭是個傻孩子,最沒主意,我和王爺總想為她多想些。那時家是個殷實忠厚的人家,時夫人是個名副其實的善人,家裏小妾通房雖有,卻和睦相處,最難得的是,他時家因此家族興旺,人丁很是不少,有這樣的婆婆,我想木蘭的日子應該好過得多。”
太後深以為然,“居然還有這樣的人,她本是誰家的女兒,居然這般識大體。”
賢王爺道,“是林如海的長姐,萬老夫人的侄女。”
太後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果然,名門之後,就是知書達理。若是婆婆是他們家的,那我也可放心了,林家的家教還是很有保障的。”
皇上也讚同此話,“林如海是個人才,就是太重情義,不過人無完人,作為臣子,他是個忠心能幹的。”作為臣子,肯定不能搶了皇上的風頭,得了民心還得了權錢,如果那樣,那你還是臣子嗎?那還不如做皇帝來得更名正言順。因此,皇上最怕的就是臣子功高蓋主,可又不能不依靠那些有能力的臣子來管理天下。所以,像林如海不那麼完美的有能力的人,最得皇帝的心。今上深得此道,因此特別重用林如海。當然了,這和林如海本人能力出眾也有關係。
太後笑著起身,“皇帝說好,那就絕對好。既然這事兒也成了,我老太婆就回去了,一來一回,夠累得。這往後,皇弟是不用整日來犯我婆子給他閨女找婆家嘍。這麼想想,又有些寂寞啊。”
皇上上前,陪著太後出去,見外頭天色不錯,便邀太後去禦花園走走。太後看了眼皇帝,答應了。賢王兩口子知趣的告辭離宮,走前再次謝過皇上和太後對木蘭郡主的關懷之情。
“這老二打小就喜歡同你父皇打打鬧鬧,當年你父皇想給他個高職位,結果,他是扔下老婆就跑江南塞外溜達了一圈兒,帶回來不知多少個鶯鶯燕燕。你父皇想著,就他一個弟弟,既然沒那心思,也好,對穩定江山社稷有利。就隨他去了,可苦了賢王妃。說句實話,但凡做女人的,誰又想自己的丈夫整日跟別的女人在一塊兒?隻是,做女人難,做好妻子難,做皇家的好妻子是難上加難!也虧了她好脾氣,多少年跟著你皇叔這麼走了過來。到底是萬家的女兒,萬老夫人親自□出來的。就是不一樣。”太後對萬老夫人讚不絕口,同時也順便提了下賢王的不易。
皇帝自然能聽出太後的言外之意,點頭道,“母後說得是,皇叔無心朝政,對朕對社稷有益。朕記在心裏。倒是沒想到,這林家的人也有這份覺悟,本來林如海和賈家結親,因此我一直不想將他調入京城,後來她妻子沒了。他又與賈家沒什麼往來,我也敢放心的用他了。實話同母後說,這陣仗,朕打得憋屈。”
不能由著自己的心思去做事兒,這皇帝當得自然憋屈。以前是太子的時候,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可上頭終究有個父皇管著,現在終於翻身自己管理天下了,可坐到那熱乎乎的寶座上時,他才知道,這天下可不是隨隨便便誰管都可以的。特別是他登基沒幾年,身旁虎視眈眈想要謀權篡位的還大有人在。他不止要和那群人虛以為蛇,還要做許多不由自主的事情。
太後當然也知道皇帝的意思,苦笑著拍了拍皇帝扶著她的手,“皇帝,你是皇上,是天子。天降大任於斯人也,有些事情你要是不去經曆,隻是紙上談兵,空口去說,憑空去想,終歸是沒用的。這什麼都經曆了,什麼都嚐過了,你那皇位才能越做越穩。這天下是你的,你站得高,必須想得遠,想得多。可怎麼才能想多,怎麼才能安穩?你小的時候我就告訴過你,隻有去做了你才知道以後再蹦到該怎麼辦。”
皇帝受教,“皇娘教育的是。兒子省的了。”
太後抬眼笑看皇帝,一聲“皇娘”好似將時光帶到了過去。“皇帝,切記,沒誰是簡單的,眼前的困境不過一時的難處,都還在掌握,隻要咱們能那樣走下去,就不怕別人來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