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對於人們對他的誤解一笑置之。這種猜測就如同老百姓猜測皇帝用金鋤頭鋤地一樣可笑,這隻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無傷大雅。
然而,聖人的一個記名弟子卻當真了。這個人叫做會斯,他本來是一個仆役一般的下人,是負責伺候聖人和三十六大弟子的人的其中一個。不過他聰明好學,天賦又高。偶然的機會被聖人賞識之後,會斯就不用做工了。他作為伴讀一樣的存在,跟著三十六大弟子一起學習。盡管會斯學習比較晚,不過天賦隻好無人能敵。很快就在學問上超過了三十六大弟子。並且他沒有門戶之見,他認為反正都是聖人教的學問,何必分你我呢,所以無論是哪一個聖人弟子研究的方向,會斯都有涉獵。
當三十六的弟子都慢慢在各個領域成名,同樣被聖人放出去的會斯卻依然籍籍無名,這倒不是他學問不夠,而是他所學太多太雜,他竟然找不到重點努力的方向。於是會斯隻好在世間遊曆,增長見聞。
由於他學問高深,又什麼都會,幫助了不少人,也聚集了一大批手下。當他聽說聖人在研究長生不老之術的時候,他沒有絲毫的懷疑。在他心中,聖人幾乎就是神。
神要做的事,當然就是他們這些追隨者也同樣應該做的事了,於是會斯利用他能利用的一切資源,開始也從事長生不老方向的研究。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是許多事情都無法實驗,大半東西都隻能靠猜。會斯這一研究就是幾十年。以至於外界都以為他已經死了,根本就忘記了他的存在。
蜉蝣朝生暮死,一些蟲子一年一死,似乎體型越大,壽命也越長,這個發現讓會斯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或許生命的長度與體內能量多少有關,或者更進一步說,就是與體內的能量密度有關。能量密度越大,生命衰老就越緩慢。體型較大的物種,對於能量的吸收利用率也大。雖然這個結論並不是百分百準確,但是會斯卻十分肯定,他找到了正確的道路。
會斯製造了一些機器。嚐試給一些昆蟲充能。然後看它們是不是能夠活得更久。這種研究是非常瘋狂的,當然了所有的對於未知的研究都必須瘋狂才行。
會斯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卻也不得不承認,他並沒有百分之百成功,他做實驗的昆蟲,有的確實也活了兩年甚至三年,但是更多的卻是死去了。死去的原因都是體內能量密度太大,被撐爆炸了。
這樣地的成功率,自然無法讓自視甚高的會斯滿意,於是他就開始琢磨,如何不讓這些能量密度過高的昆蟲爆炸。
降低能量密度就隻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把能量抽離一部分,讓昆蟲可以承受。另一個方法當然就是增加昆蟲的體型了。第一種辦法簡單易行。會斯分分鍾就能做到。但是卻對於他所做的研究沒有半點兒幫助。於是會斯很自然地選擇了第二種辦法,這種辦法雖然難以實現。不過一旦成功,對於他的研究那就是至關重要的。
要不說科學家都是瘋子呢,會斯也不例外,盡管他的研究幾十年了都毫無進展,但是他卻依然堅持如故。以至於每一年他們到聖人的宮殿裏去做彙報的時候,他永遠都是聖人三十六大弟子嘲笑的對象。就連聖人也時常露出失望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