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昆蟲知識(2 / 2)

那麼,它們為什麼要吃卵殼呢?

有一種說法認為,它們吃卵殼是為了不讓長腳胡蜂等這些可怕的天敵發現,為此它們就消滅了自己的痕跡。還有一種說法則認為,它們吃掉卵殼是為了獲得某種營養。

除白蝴蝶幼蟲外,還有不少吃掉自己卵殼的蟲子,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尚未弄清楚。有興趣的話,請大家共同來揭開這個謎。

蝗蟲為什麼成群結隊飛?

我們大家都知道,蝗蟲是危害農作物的害蟲,它們有成群遷飛的習性。一個蝗蟲群體飛過來就像飄過來的烏雲一樣,一下子能把所有的農作物吃個精光。

那麼,為什麼蝗蟲要成群飛呢?

原來,這是它們生活習性所決定的。它們往往要集中在一個麵積不大的範圍內集中產卵,因此使幼蟲一開始就形成了相互跟隨的生活習性。

再有,就是與它們生理上的需要有關。它們需要較高的體溫,以促進和適應生理機能的活躍。因而它們必須集中而居,彼此緊密相依,使熱量不易散失。另一方麵,它們遷飛時總是朝著太陽光的方向前進,這樣就能從環境中不斷獲取熱量補充。

據計算,一個大的蝗蟲群每天可吃糧食8萬多噸,相當於40萬人一年的口糧!多麼可怕的蝗蟲啊!因此蝗蟲是一種必須消滅的害蟲。

毒蛾的毒性在哪裏?

毒蛾是昆蟲的一種,觸角的形狀象羽毛,它的種類很多,都是森林的害蟲。有的毒蛾身上的毒毛與人的皮膚接觸後,能使皮膚紅腫,疼痛。

毒蛾在幼蟲時期就具有毒性,它是成蟲有毒素的根源。

毒蛾成蟲的鱗粉上並沒有毒,它的毒素是在細長的毒針毛裏,而這種毒針在幼蟲時期就已經形成了。

一齡幼蟲身上還沒有毒針毛,它是經母蛾把卵上帶的毒針毛粘到幼蟲身上的。幼蟲脫皮後成為二齡幼蟲,身上就長出了毒針毛。

我們肉眼所能見到的長毛並沒有毒,毒素隻存在於黑斑點處的微小的毒針毛內。

成蟲做繭變成了蛹,繭中含有許多幼蟲時期的毒針毛,蛹變成蛾後,身上就長有這種毒針毛。

特別是雌蛾,其腹部下端處長有的毒針毛更多,產卵後,就把帶有毒針毛的毛覆蓋在卵塊上。

獨角仙有哪些生活習性?

獨角仙是一種大型甲蟲,體長約有4,5厘米。雄蟲的頭頂有一個兩次分叉的角狀突,前胸背板上還有一個帶叉的棘狀突。

獨角仙的成蟲以小橡樹樹幹上分泌出的甜樹漿為食,而它的幼蟲則是靠吃落葉腐爛後變黑的堆肥長大的。因此,獨角仙常出沒於農家肥堆處及附近小橡樹林中。

白天,班胡蜂、銅花金龜等昆蟲常聚集在小橡樹樹液周圍。可從夜間到清晨這段時間裏,獨角仙出來活動。捕捉獨角仙的最好時機是在夏季的清晨,隻借助網子和籠子等工具就行了。

此外,在春天,有時也能在橡樹林附近的堆肥裏發現獨角仙的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