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葉子為什麼是綠的?
在光合作用中,隻有葉綠素才能使吸收的光能發揮作用,產生氧氣和有機物。
在幾十億年前,植物因某種原因形成了葉綠素後,就能進行光合作用了。於是,植物的葉子都是綠色。但是,光合作用並不是說隻要能夠吸收大量的光就行。
植物中其它的色素也能吸收光能,然後傳遞給葉綠素,但直接參加光合作用的隻有葉綠素。
不過,葉綠素僅僅是光合作用中的一個主角,離開了其它因素,它也不能完全發揮作用。
為什麼花朵會有香味?
生物是由種類繁多的化合物組成的,因此氣味就會各異。
要知道花朵香味的來源,首先要觀察花瓣的結構。花瓣可分為表皮、薄壁和維管組織三部分。其中薄壁組織含有許多油細胞,這些油細胞能分泌出帶有香氣的芳香油,芳香油很容易揮發到空氣裏,於是使花朵產生了香味。
但是,也有一些花是在細胞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芳香油的。
再有,有的花的花瓣細胞裏含有一種特殊的物質——配糖體。配糖體經過酵素分解的時候就能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來。
各種植物的花朵散發香氣是它自身的需要,因為香味可以招引昆蟲,昆蟲能起到傳播花粉的作用,達到傳宗接代的目的。
但是,香味是否還有更重要的作用?目前還沒有發現。
為什麼到了秋天樹葉會變色?
當秋風蕭瑟時,絕大多數的樹,葉子都會改變顏色,有的變紅,比如楓葉;有的變黃,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植物的葉子裏含有許多天然色素——葉綠素、胡蘿卜素和花青素等。葉子的顏色是由這些色素的含量和比例的不同而確定的。
春夏季節,葉綠素的含量較高,而葉黃素和胡蘿卜素的含量較低,葉片就顯現出葉綠素的綠色。可是到了秋天,隨著氣溫的下降和光照的變弱,葉綠素的合成受阻,而葉綠素見光容易分解,很不穩定;相比之下,葉黃素和胡蘿卜素比較穩定,不易受外界影響。因此,葉片就顯出了黃色。
楓葉之所以到了秋天就變成了紅色,是由於它裏麵的花青素本身不穩定,遇到酸性物質花青素就會變紅。這樣,花青素在酸性葉肉細胞中就變成了紅色,因此,楓葉也就變成了紅色。
種子需要在什麼條件下才能正常發芽?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但回答起來卻並不容易。
我們知道,種子萌發除了要有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外,還需要有足夠的氧氣,三者缺一不可,否則種子就不能發芽。
首先,種子在萌芽時需要能量,而能量的來源隻能通過呼吸作用產生。如果種子萌發時沒有足夠的氧氣,呼吸作用就不能順利地進行,種子是無法萌發的。特別是種子在萌發的初期,呼吸十分旺盛,所以它需要大量的氧。
再有,柿子、葡萄、栗子等種子,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溫才能發芽。因此,這些種子隻有到了春天才會發芽。
另外,也有些種子在成熟前需要在果實裏度過一段時間。
再比如,嫩烏梅的果實裏有很多氰酸。其實不隻是嫩烏梅,許多植物的嫩果實和種子裏也都含有大量的氰酸。由於氰酸有阻礙植物呼吸的作用,從而抑製了種子的發芽。
為什麼說種子發芽時力量大得驚人?
種子發芽時的膨脹力量是巨大的。如果將種子放在一個玻璃瓶中發芽,其結果會把瓶子脹破。這主要是因為,種子吸水後膨脹的結果。
大家都知道,各種物質吸水後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膨脹。看似簡單的自然現象,實際上是很複雜的。種子發芽與土壤或海綿吸水膨脹是不大一樣的,它是由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