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地球知識(2 / 2)

現在采用航空攝影的方法來測量山的高度,比用標準測量的方法要方便得多。

黃土高原是怎樣形成的?

在我國的黃河流域,途經山西、陝西、甘肅等地,海拔在2000米左右,麵積約40萬平方公裏的地區,是無邊無際的灰黃色原野,也就是著名的黃土高原。

那麼,這麼多的黃土是從哪裏來的呢?

地質學家們認為,早在200萬年以前,這裏的地勢不斷升高,幹旱的氣候區域不斷地擴大,造成地表的砂岩沉積,並在強烈的風化作用下出現了戈壁或沙漠。

每當強勁的西北風吹起時,塵土、粉砂和細砂朝東南方向飄去。最先在戈壁或沙漠外圍散落的是細砂;其次是顆粒狀的粉砂在甘肅、陝西一帶降落;最後,更細的塵土被吹得更遠。

這樣日積月累,就形成了大麵積的黃土高原。

如何測定地震的震源?

震源就是地震的發源地,離地表的深度有幾公裏、幾十公裏。震源越深,影響範圍越大,破壞力越小。

測定震源是從地震的記錄上計算出來的。

地震波分P波、S波。輕微震的是第一波即P波,接著是比它大的第二波即S波。震源越遠,兩個波傳導的時間差也越大。將這個時間差(以秒記)的7.5倍作為公裏數,就是到震源的距離。

由三個以上觀測點,各個圓的交叉處就是地震源所在的位置。

錢塘江大潮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知道,潮漲潮落是海邊的一種自然景象,我們稱之為潮汐現象。它是由於月球、太陽的引力和地球自轉的影響產生的。

不過,這裏所說的是聞名世界的錢塘江大潮,它出現在每年的中秋節後兩三天。潮起時,可高達5米,聲音巨大猶如千軍萬馬,洶湧澎湃、氣勢磅礴。

那麼,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錢塘江大潮呢?

原來,錢塘江口的形狀是外寬內窄,像一個喇叭口。當外海來的大量潮水湧入窄小的河道時,灣內的水麵會急劇升高,於是錢塘江流出的江水受阻難以外泄。另外,每當海潮湧進錢塘江時,江口的一條沙坎使海潮前進的速度突然減慢,而後麵的潮水又接著湧上來,於是形成了後浪推前浪,使潮頭越來越高。這便是錢塘江大潮的成因。

雨水或雪水落下地麵後為什麼會變得無影無蹤?

下雨或下雪時,降落到地麵上有很多水,但不久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那這些水究竟跑到哪裏去了呢?

原來,雨水和雪水落到地麵以後,幾乎有90%左右蒸發掉了,而餘下的10%滲入到土裏去了。

但由於土質不同,滲入的水量也不同。岩石多的地方滲水性差一些,水幾乎全部流走了,而沙土地滲水性較強,水就滲入得多一些。

水滲入到土壤的顆粒之間形成吸附水,而水分通過土壤或岩石的縫隙滲入到地下,成了地下水。井水就是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