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嵐城阻擊戰(2)(1 / 2)

拓跋青瀾是“江南拓跋家族”的少爺,而拓跋家則是南中國赫赫有名的大家族。拓跋青瀾的祖父拓跋嘯天是江南名士,也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古琴大師。拓跋家財力雄厚,又是書香門第,據說江南士子半出其門,足見影響之大。拓跋青瀾天資聰穎,自小在拓跋嘯天的親自督責下苦習琴技,十幾年下來,除火候稍顯不足之外,琴技早已超越其父拓跋涵,隱隱有與拓跋嘯天並駕齊驅之勢。看到拓跋青瀾的成就,拓跋嘯天自然大慰老懷,如果沒有意外,拓跋青瀾將在未來的日子裏大放異彩,而拓跋家也將濃墨重彩繼續書寫新的榮耀與輝煌。

拓跋家和一般的家族不同,男丁都有習武的傳統。拓跋青瀾從小拜武當名宿張召遜為師,習得一身好功夫。長大後受葉子恒的影響,立誌做一個叱吒風雲的軍人,恰好葉子恒的部隊又駐紮在嵐城,所以他除了上學,竟把大部分時光都消磨在軍營裏。

葉子恒很喜歡拓跋青瀾,況且他認為這個時代男孩子還是玩槍弄刀的好,縱然不能保家衛國,起碼可以在亂世之中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有葉子恒的“縱容”,拓跋青瀾如魚得水,經常出入軍營,練得一手好槍法。後來A團成為國軍中第一批更換德式裝備的甲種團,教官梅隆又是葉子恒留學德國時的好朋友,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對拓跋青瀾未來的發展影響很大。從另一個方麵來講,拓跋青瀾心思縝密,悟性非凡,又有長期練琴養成的刻苦精神,非常適合狙擊訓練。梅隆在得到葉子恒的特別關照後,自然對拓跋青瀾這個另類的學生格外“照顧”。三年的時光裏,拓跋青瀾係統學完狙擊術、刺殺術、詭雷術以及叢林戰、山地戰等多種技能戰術。A團官兵很熟悉的場景是:一個滿臉泥汙的少年在泥水裏,在烈日下,在冰雪中,在林莽間反複持槍奔跑、翻滾、瞄準、射擊。而葉子恒要拓跋青瀾做的其實很“溫柔”:每天堅持用線穿一百根繡花針,用繡花針穿一百粒大米。就這兩項任務,往往能把拓跋青瀾折騰得死去活來。

雖然葉子恒和拓跋青瀾刻意隱瞞這件事,拓跋嘯天和拓跋涵也多少聽到一些風聲,不過,他們的思想較為開明,並沒有過多幹涉。

“盧溝橋事變”的槍聲傳遍全國,大戰的陰雲彌漫在中國軍隊頭上。拓跋青瀾也受到感染,練習得更加刻苦。

有天下午,高原等人見拓跋青瀾精赤上身,舉著一支M1924式7。92mm毛瑟步槍,一動不動地站在酷炎的烈日下,槍管上懸掛著兩隻裝滿水的軍用水壺,槍口上方倒立一枚鋥亮的彈殼。高原很是佩服,他知道拓跋青瀾能夠紋絲不動堅持兩個小時,需要極強的臂力和極大的毅力,換作他,縱然功夫不錯,恐怕一個小時就會趴下。要知道,在這種熱得想把皮剝下來的鬼天氣裏,光是瘋狂流瀉的汗水就可能把人摧垮,還奢談什麼持槍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