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宋應星(約1587—1661)我國明朝著名的科學家。他編著的《天工開物》一書,科學地總結了農業、手工業、冶鐵業等多方麵的生產實踐,早在19世紀這本書就以《中華帝國古今工業》為書名,被介紹到歐洲。這是一部影響巨大的科學著作。
宋應星從小熱愛科學,非常喜歡讀關於生產實踐和自然科學的書籍。
在他十五歲那年,聽說宋代沈括的《夢溪筆淡》是一部價值很高的科學著作,於是他就渴望著能讀一讀。每見讀書識字的親友或鄰居,他都急切地詢問人家是否有這本書。
有一天,他聽說鎮上的文寶齋書鋪剛購進一批新書,就急匆匆趕去買書;可是書架上擺的都是四書五經,沒有《夢溪筆談》。
店老板見這位少年在書架旁找來找去,心中暗暗納悶:這麼多經書他不買,這是要找什麼?
店老板上前詢問才得知他要買《夢溪筆談》。店老板告訴他,現在人們都讀四書五經,為的是考取功名,科學方麵的書即使進貨也沒人買。宋應星隻好沮喪地離開了文寶齋。
宋應星在往回走的路上,腦子中一直在想那本書,到哪去找?唉,找本書真難呀!他長歎一口氣,無奈地搖著頭。
他一邊走,一邊想,隻聽“哎喲”一聲,撞到前麵一個行人身上,再看地上,已經撒了許多米餜。
這時宋應星的心思從《夢溪筆談》回到眼前,他連聲道歉,急急忙忙地彎下腰幫那位行人撿米餜。
撿著撿著,眼前一亮,包米餜的廢紙上竟有“夢溪筆談”一行字!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他忙向那人詢問米餜是從哪兒買的,好去尋找這本書。
宋應星一口氣跑出好幾裏路,才氣喘籲籲,滿頭大汗地追上了賣米餜的老漢,要出高價買老漢包米餜的廢紙。
老人見他愛書心切,就掏出一本舊書給了他,原來是部殘本的《夢溪筆談》,書少了後半部。老漢告訴他這書是清早路過南村紙漿店時向店老板討來的。
宋應星又一路跑著趕到紙漿店,可那半部書已經和別的舊書一起拆散泡入水池,正準備打成紙漿。
宋應星急得搓著手在水池邊轉來轉去,心痛地望著水池裏的書,眼淚都要掉下來了。他拉住店老板的手,急切地說:
“求求您,幫忙把《夢溪筆談》那本書從水池中撈上來吧。”
說著,他摸出了身上所有的錢,擺在老板麵前,又脫下衣服抵作酬金。
老板不解地說:“孩子,這一池廢書也不值這些錢啊!”
宋應星向老板講述了自己找這本書的經過。老板被這種求學的精神深深感動了,趕忙讓工匠下水池從散亂的濕紙堆中找齊了那半部書。
宋應星捧著濕淋淋的書回到了家,小心翼翼地一頁頁分開,晾幹,裝訂好。他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書!
宋應星從《夢溪筆談》這部科學著作中學到了天文、數學、植物、化學等多方麵的知識,為他以後編寫《天工開物》一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時珍
——看鬆辨茯苓的少年
李時珍(1518~1593年),明代傑出醫學家。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州人。著有《本草綱目》、《瀕湖脈學》、《奇經八卦考》、《五髒圖論》、《三焦客難》、《命門考》等,其中《本草綱目》是我國最珍貴的遺產之一。
公元1518年,李時珍出生於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的醫學世家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