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我知道了!媽,你打算哪天走,我給你買票去!”伍哲說——
人的動物性讓我們生養孩子,孩子就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並不隻是來改變我們的生活的。我們會心甘情願地被孩子取代,本能似的奉獻意識讓我們在很多年的生命裏,隻看得到孩子的生命意義而幾乎忘了我們自己的。隻有在孩子逐漸成長、強壯了之後我們才會又重新想起自己的生活來,那個時候的我們也已經是日漸孱弱而且開始重新變得簡單了。
長這麼大,當了爸爸的伍哲真的是過了一個最忙碌也最有成就感的農曆新年。他把嶽父嶽母安頓到新家之後,就去采買過年的年貨,因為他想趕在丈人跟丈母娘之前把一些主要的花錢多的東西置辦回來。這種殷勤的行為在伍哲倒不是為討好泰山老丈人,而是出於自尊心。房子已經是丈人家出的錢了,這一點在自尊心上伍哲是有傷害的,他不想裝傻然後依賴丈人家占著人家的便宜過日子。房子錢他沒有,但他想證明隻要給他時間,他什麼都可以賺回來。錢沒有,但他覺得一定要有態度,有骨氣,有家教。
對於所有人來說,這個年的意義也非同尋常。新房子,新家庭,新的成員,新的人生使命,所有人都感覺自己的人生已經進入了另一個全新的局麵裏,生命意義跟責任也完全不同了,這種全新的局麵是讓人感到喜悅的。人心情好就很容易愛跟遷就,當然就容易和諧相處,所以無論是伍哲跟李萱,還是李家父母都感覺到這個年過得格外開心幸福。
結了婚有了老婆伍哲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可是自從有了孩子,伍哲明顯感覺到自己的生活變得單調了,除了工作就是家庭,他的日程表裏幾乎沒出現過第三件事。現在除了工作上的應酬,伍哲已經沒有什麼社會交往了,單純的友情的交往似乎已經變得累贅了。跟那些有利益關係的人交往相比,那種純粹的友情的交往簡直是浪費時間。人們的生活先是需要錢,其次是麵子,幾乎無暇顧及什麼精神建設或者友誼長存之類的問題了,就是父母家人,也甚少放在心上,一心隻顧著自己的小日子。這種生活基調的轉變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幾乎察覺不到這種轉變,因為並不覺得乏味。
自從過農曆新年之前李家父母住進新家以後,李家媽媽也就一直住了下來,李家爸爸春節假期結束就一個人回家去了,留下李家媽媽每天上班似的到女兒住的地方幫忙過日子。每天一早就過來幫著帶孩子做家務,直到晚飯後都收拾停當了,李家媽媽才坐公交車回到新房住。為了盡快能夠讓女兒跟外孫女兒搬進新居,李家媽媽不論天氣冷暖,都要敞窗放放因為裝修留下來的氣味,為了淨化空氣,她又在房間裏養了幾盆花草。李家媽媽放棄了在老家裏每天跟朋友們散步、玩麻將、打門球之類的悠閑的生活,撇下丈夫跟自己的家跑到另一個陌生城市裏,來幫襯女兒的生活。每天忙碌奔波著,身體偶有不適也咬牙挺著,全心全意隻為了女兒一家,雖然辛苦,但她覺得挺充實,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挺有滋有味的。貧窮給了那一代人不能閑的價值觀,他們覺得有貢獻的生命才是有價值的生命,驕傲地認為悠閑跟無所事事等同於廢物,是無聊沒意義的生命。
五一假期,伍哲跟李萱打算搬進自己的新家了。
對於伍哲來說,娶老婆生孩子帶給他的成就感似乎都沒有買房子搬新家帶來的那種成就感讓他感到喜悅,自己的房子似乎就能給人一種安定感、安全感,似乎也意味著社會角色的確立,預示著新生活的開始。伍哲滿心喜悅地走進家門,看到哪裏都覺得滿意,走到哪裏都感到舒心。
房屋的戶型其實挺普通的,入門是個廳,左邊是客廳,右邊是廚房跟餐廳,更確切點說是廚房區域,因為這裏在裝修之前除了管道口跟上下水道,根本沒有任何隔斷或者平台讓你認為這是個廚房,李萱為了讓這裏看上去能更寬敞些,她設計成了開放式的廚房。從這兩個廳中間往裏走是個衛生間,不帶窗的,衛生間的左右兩側是南北兩個朝向的房間。